[实用新型]等离子阻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47268.6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901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东;宁军;张利华;彭晓光;程聪颖;钱大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蓝湖空间科技发展中心 |
主分类号: | H01T19/04 | 分类号: | H01T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葛钟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探针 升降机构 收放机构 等离子 雷装置 上端 非工作状态 较低位置 上下移动 转动连接 维修 摆动 检测 低处 减小 聚拢 上移 下端 下移 柱向 申请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等离子阻雷装置,包括阻雷机构、收放机构和升降机构,阻雷机构上设置有第二探针柱,第二探针柱下端与阻雷机构的阻雷单元上端转动连接以使第二探针柱的上端可以沿靠近或远离第一探针柱的方向摆动,收放机构用于驱使第二探针柱靠近或远离第一探针柱,升降机构设置在阻雷单元下方,带动阻雷机构上下移动。如此设置,在较低位置处对阻雷机构进行安装,通过升降机构将其升起至相应的高度,上移过程中,收放机构驱使第二探针柱展开;当需要对阻雷机构进行检测维修时,通过升降机构将其降至低处,下移过程中,收放机构驱使第二探针柱向中间聚拢,如此减小了阻雷机构在非工作状态时所占空间,便于对阻雷机构的安装、检测与维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阻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等离子阻雷装置。
背景技术
雷电是带异性电荷的雷云间或是带电荷雷云与大地间的放电现象,其对建筑物自身及内部的设备会产生极大的破坏。现有的阻雷装置一般由接闪器和接闪杆组成,要求接闪器必须高于被保护物体,使其更接近雷云。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为进一步增强阻雷装置的阻雷效果,一般会增加接闪器的数量,若干个接闪器呈放射状分布,接闪器数量的增加势必会增加避雷装置的体积,占用空间大,在维修或安装等非工作状态时,不便于运输。此外,阻雷装置一般固定安装在高大的建筑物的顶端上,如高楼、电视塔或电力塔架上,阻雷装置的安装位置较高且其位置固定,不方便对其进行安装、检测或维修,尤其是对机动设备的雷电防护,对阻雷装置的架设、撤收更为不便。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的阻雷装置因自身体积大且位置固定造成的不便于运输、安装、检测或维修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等离子阻雷装置,在低处对阻雷机构进行安装,通过升降机构将其升到相应高度;在需要对阻雷机构进行检测维修时,可以通过升降机构降落至低处;在下降过程中,收放机构可以驱使第二探针柱收拢,从而减小阻雷机构的占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等离子阻雷装置,包括阻雷机构,包括阻雷单元、沿竖直方向固定在所述阻雷单元上端面中部的第一探针柱和倾斜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探针柱周围的第二探针柱,所述第二探针柱下端与所述阻雷单元上端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探针柱的上端可以沿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探针柱的方向摆动;收放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探针柱周围,用于驱使所述第二探针柱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探针柱;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阻雷单元下方,带动所述阻雷机构上下移动,所述升降机构的下端固定,上端与所述阻雷单元的下端可拆卸连接;当所述升降机构带动所述阻雷单元向下移动时,所述收放机构驱使所述第二探针柱向所述第一探针柱方向聚拢;当所述升降机构带动所述阻雷单元向上移动时,所述收放机构驱使所述第二探针柱向远离所述第一探针柱方向展开。
优选地,所述收放机构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阻雷单元上方、与所述第二探针柱对应的第一阻挡件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探针柱上的第二阻挡件,当所述阻雷单元向上移动时,所述第一阻挡件与所述第二阻挡件相互作用以使所述第二探针柱向远离所述第一探针柱的方向摆动;当所述阻雷单元向下移动时,所述第一阻挡件与所述第二探针柱相互作用以使所述第二探针柱向靠近所述第一探针柱的方向摆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阻挡件为可定轴转动的转轮,所述第二阻挡件为扇形块,所述第二探针柱设置在所述扇形块的圆周面靠近所述第一探针柱的一端,所述阻雷单元的上端设置有供所述扇形块穿过并摆动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为沿从所述第一探针柱至所述第二探针柱的方向延伸的条形孔。
优选地,所述阻雷单元的上端为向上凸出的半球形,所述扇形块与所述阻雷单元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探针柱呈收拢状态时,所述扇形块凸出于所述阻雷单元的上端表面;所述第二探针柱呈展开状态时,所述扇形块的圆周面与所述阻雷单元的半球形上端表面平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蓝湖空间科技发展中心,未经北京蓝湖空间科技发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472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直升机停机坪的气象支架避雷系统
- 下一篇:压板自动投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