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下综合管廊的变形缝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946641.6 | 申请日: | 2018-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790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 发明(设计)人: | 芮兵利;陈浩;张源明;马亮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29/16;E02D31/02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杜丹丹 |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变形缝 地下综合管廊 固化橡胶 防水层 橡胶沥青防水层 本实用新型 沥青麻絮 沥青层 管廊 喷涂 底板 密实 防水效果好 混凝土振捣 倒角部位 防水施工 沥青浇筑 密封层 无渗漏 粘结力 侧墙 倒角 施工 填塞 贴合 美观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地下综合管廊的变形缝结构,地下综合管廊包括顶板、侧墙、底板,顶板上的变形缝结构包括变形缝本体,由管廊内侧至管廊外侧,变形缝本体内依次为密封层、防水层、沥青麻絮层、非固化橡胶沥青层、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层。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防水层上方采用沥青麻絮填塞,非固化橡胶沥青层、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层的方式,形成紧密的多重防水层,避免了变形缝两侧范围内混凝土振捣不密实的现象,倒角部位采用非固化橡胶沥青浇筑的施工方法,解决了倒角贴合不紧密的现象施工方便,大大缩短了变形缝防水施工的工期,粘结力强,防水效果好,外形美观,全部合格,无渗漏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形缝的结构,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变形缝结构。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如图1、2、3所示,现有的沉降缝处的防水结构从管廊内至管廊外依次为:双组份聚硫密封膏+聚乙烯闭孔泡沫板+中埋式橡胶止水带+聚乙烯闭孔泡沫板+遇水膨胀止水条+聚乙烯闭孔泡沫板+外贴式橡胶止水带,在管廊的外侧采用全包的外贴式橡胶止水带。
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对防水等级要求较高,而作为长条薄壁结构,在管廊的变形缝处的防水质量好坏直接决定着整个管廊的使用寿命和质量,因此如何做好管廊变形缝处的防水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变形缝防水首道屏障,外贴止水带的施工质量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条变形缝的防水效果,但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外贴橡胶止水带施工存在如下质量缺陷:
(1)管廊倒角处外贴止水带不能紧密贴合倒角,不能有效阻水;
(2)橡胶止水带采用热熔机搭接,而热熔机下部本身占用一部分空间,导致止水带搭接过后留下一定的长度不能紧密贴合管廊顶板,起不到相应止水效果。
由于以上缺陷的存在,导致在施工完成的管廊沉降缝位置存在局部的渗漏水现象。
另,申请号为201810611315.8,公开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变形缝结构,所述地下综合管廊包括底板、侧墙和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缝结构包括变形缝本体,所述变形缝本体的内部填设有聚乙烯发泡填缝板,变形缝本体的背水侧设有密封膏,迎水侧依次设有背贴式止水带、自粘聚合物改性防水卷材层、防水加强层、保护层,所述防水加强层包括位于中间的油性隔离层和位于所述油性隔离层两侧的自粘聚合物改性防水卷材加强层。
其只是上述变形缝的优化方案,仍不能解决上述(1)、(2)所说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变形缝倒角处密封效果不好导致局部渗水的变形缝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变形缝结构,地下综合管廊包括顶板、侧墙、底板,顶板上的变形缝结构包括变形缝本体,由管廊内侧至管廊外侧,变形缝本体内依次为密封层、防水层、沥青麻絮层、非固化橡胶沥青层、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层。
优选的,所述侧墙或/和底板上的变形缝结构包括变形缝本体,由管廊内侧至管廊外侧,变形缝本体内依次为密封层、防水层、沥青麻絮层、非固化橡胶沥青层、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层。
优选的,所述密封层为双组份聚硫密封膏。
优选的,所述密封层的深度为40-60mm。
优选的,由管廊内侧至管廊外侧,防水层依次包括聚乙烯闭孔泡沫板、止水带、遇水膨胀止水条。
优选的,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条为宽20mm,长度范围为35-4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466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