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分子预铺防水卷材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46185.5 | 申请日: | 2018-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616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颜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新海交通工程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38 | 分类号: | E21D11/38 |
代理公司: | 重庆启恒腾元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2 | 代理人: | 黎志红 |
地址: | 4022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焊接区 土工布 片材 下表面 预铺防水卷材 本实用新型 边缘空腔 纵向空腔 吊绳 高分子卷材 防水卷材 防水性能 横向空腔 矩形结构 片材固定 石英砂层 上表面 粘接力 穿出 粘接 焊接 混凝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分子预铺防水卷材,属于高分子卷材技术领域,包括片材,所述片材的下表面粘接有石英砂层,所述片材的上表面焊接有土工布,所述土工布的下表面设有四个焊接区且每个焊接区呈矩形结构,所述四个焊接区位于土工布中部,所述土工布通过四个焊接区与片材固定连接,所述四个焊接区使土工布的下表面形成横向空腔区、纵向空腔区和边缘空腔区,所述纵向空腔区内穿有吊绳,所述吊绳两端从边缘空腔区穿出。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混凝土与片材之间的粘接力,增强防水性能,同时方便该防水卷材的安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分子卷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分子预铺防水卷材。
背景技术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是以合成橡胶、合成树脂或此两者的共混体为基料,加入适量的化学助剂和填充料等,经不同工序加工而成可卷曲的片状防水材料,或把上述材料与合成纤维等复合形成两层或两层以上可卷曲的片状防水材料。
在隧道施工时,需要在结构施工之前先铺设防水卷材,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现有的高分子防水卷材在混凝土凝固之后,混凝土与高分子防水卷材之间的粘接力不够,导致混凝土与高分子防水卷材之间会有积水,长时间使用后,积水会在相邻的高分子防水卷材之间窜动,影响高分子防水卷材之间拼接的稳固性,导致高分子防水卷材的防水性能下降;另外,在固定高分子防水卷材时,也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高分子预铺防水卷材,以提高混凝土与片材之间的粘接力,增强防水性能,同时方便该防水卷材的安装。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分子预铺防水卷材,包括片材,所述片材的下表面粘接有石英砂层,所述片材的上表面焊接有土工布,所述土工布的下表面设有四个焊接区且每个焊接区呈矩形结构,所述四个焊接区位于土工布中部,所述土工布通过四个焊接区与片材固定连接,所述四个焊接区使土工布的下表面形成横向空腔区、纵向空腔区和边缘空腔区,所述纵向空腔区内穿有吊绳,所述吊绳两端从边缘空腔区穿出。
进一步限定,所述吊绳的宽度小于纵向空腔区的宽度。这样方便将吊绳从纵向空腔区内穿过。
进一步限定,所述片材的原料为高密度聚乙烯、三元乙丙橡胶和氯化聚乙烯中的一种。这样使片材具有防水性能好、耐磨性好和化学性能稳定等优点。
进一步限定,每一行所述的土工布的数量为三个。这样能够提高卷材与隧道壁之间的连接力,防止卷材掉落。
进一步限定,所述吊绳的一端表面设有软毛,另一端表面设有刺毛。捆绑时,只需将吊绳的两端挤压在一起,即可将吊绳连接在隧道壁的销钉上,操作简单,连接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生产时,上料机将原料输送到挤出机内,挤出机将熔融状态的原料挤入模具内,模具结合冷却系统将熔融的材料塑化成型,排出形成片材,片材通过牵引辊牵引向前移动,工人首先在片材上沿纵向放置三片土工布,在片材经过铺面时,通过超声波焊接机对其进行焊接,超声波焊接机焊头与土工布的接触处形成四个焊接区,超声波焊接机焊头与土工布未接触处形成横向空腔区、纵向空腔区和边缘空腔区,三个空腔区的土工布与片材不粘接;焊接后,卷材继续向前运动,工人依次将每一个土工布的纵向空腔区内穿入吊绳;卷材继续向前运动,经过涂胶装置将片材的下表面涂满粘胶,然后卷材再经过涂砂装置,粘胶将石英砂粘接在片材上,形成石英砂层,完成生产。隧道施工时,首先在隧道的内壁上安装销钉,然后通过吊绳将卷材连接在销钉上,再在卷材的石英砂层的内侧安装钢筋架,最后在钢筋架内浇筑混凝土,使混凝土与石英砂层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混凝土与石英砂慢慢的产生交联啮合,在混凝土固化过程中产生物理吸附和卯榫作用,使得卷材与混凝土牢牢地粘接在一起,不易脱开,提高了卷材的防水性能。
2、土工布与吊绳的设置,使得卷材与隧道内壁的连接更加方便快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新海交通工程材料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新海交通工程材料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461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