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停缸电磁阀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943836.5 | 申请日: | 2018-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882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 发明(设计)人: | 王锦艳;陈龙华;颜伟;李海鹏;张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K31/06 | 分类号: | F16K31/06;F16K37/00 |
| 代理公司: | 11252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放;姜溯洲<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阀销 测距机构 下盖板 电磁线圈 容纳槽 销轴套 穿孔 本实用新型 复位机构 凸轮轴 伸出 推杆 槽口位置 磁芯推杆 电磁阀阀 伸出状态 移位凸轮 电磁阀 控制阀 体内部 外壳体 旋转槽 盖板 磁感 停缸 收缩 体内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停缸电磁阀,包括:外壳体、下盖板、销轴套、电磁线圈、磁芯推杆、阀销、复位机构和测距机构;外壳体内部设置有容纳槽,下盖板固定在容纳槽的槽口位置,下盖板上设置有第一阀销穿孔;销轴套固定在下盖板上;阀销分别与第二阀销穿孔与第一阀销穿孔配合;测距机构固定在所述下盖板上,所述测距机构位于缸体内;电磁线圈固定在容纳槽内,磁感推杆在电磁线圈的作用下活动在推动阀销向靠近凸轮轴旋转槽方向伸出和阀销在复位机构的作用下收缩在销轴套内两个状态中。本实用新型通过测距机构以判断对应的移位凸轮状态以控制阀销的伸出状态。避免电磁阀阀销伸出时与凸轮发生撞击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缸停缸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停缸电磁阀。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汽车发动机在小负载的情况下通常处于低负荷运转工况。发动机在小负荷运转时,节气门开度小,节流作用大,使燃烧过程变差,所以低负荷运转工况时的汽车发动机效率并不处于发动机运行的最佳效率区域。假如在此工况下,停止部分气缸工作,能够提高燃料的燃烧品质,减少发动机的循环波动。同时由于停缸工况还能减少发动机的泵气损失功和机械摩擦损失功,因此可明显提高部分工况下的发动机燃油经济性。
停缸电磁阀是停止气缸工作的执行单元,现有技术的停缸电磁阀在停缸功能实现过程中,无法判断对应的移位凸轮状态。这样当移位凸轮卡滞时,电磁阀阀销伸出可能会与凸轮发生撞击;而当凸轮磨损严重时,阀销伸出可能无法准确推动凸轮移位,导致停缸功能实现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停缸电磁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它能够通过测距机构的配置实现对位移凸轮状态的判断,可有效避免凸轮卡滞时电磁阀阀销伸出从而与凸轮撞击导致发动机故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停缸电磁阀,包括:外壳体、下盖板、销轴套、电磁线圈、磁芯推杆、阀销、复位机构和测距机构;
所述外壳体内设置有容纳槽,所述下盖板固定在所述容纳槽的槽口位置处,所述下盖板上设置有第一阀销穿孔;
所述销轴套固定在所述下盖板上,所述销轴套上设置有第二阀销穿孔,所述第二阀销穿孔与所述第一阀销穿孔相对;所述阀销分别与所述第二阀销穿孔和所述第一阀销穿孔配合;
所述测距机构固定在所述下盖板上,所述测距机构的第一端与控制机构相连接,所述测距机构的第二端位于缸体内;
所述电磁线圈固定在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磁感推杆在电磁线圈的作用下在如下两个工作位间活动:
工作位一:所述磁感推杆推动所述阀销向靠近凸轮轴旋转槽方向伸出;
工作位二:所述磁感推杆向远离所述阀销的方向移动,且所述阀销在所述复位机构的作用下收缩至所述销轴套内。
如上所述的停缸电磁阀,其中,可选的是,所述外壳体包括本体和上盖,所述上盖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本体上。
如上所述的停缸电磁阀,其中,可选的是,还包括推杆帽,所述推杆帽设置在所述容纳槽内,所述推杆帽与所述上盖固定连接;所述推杆帽上设置有推杆安装槽,所述磁感推杆与所述推杆安装槽间隙配合。
如上所述的停缸电磁阀,其中,可选的是,所述推杆帽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肩台,所述电磁线圈固定在所述肩台上,且所述电磁线圈套设在所述磁感推杆上。
如上所述的停缸电磁阀,其中,可选的是,所述阀销的顶端设置有阀销帽,所述阀销帽用于限制所述阀销穿过所述第一阀销穿孔。
如上所述的停缸电磁阀,其中,可选的是,所述复位机构为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阀销上,所述复位弹簧的第一端与所述销轴套相抵,所述复位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阀销帽相抵。
如上所述的停缸电磁阀,其中,可选的是,所述销轴套上设置有复位机构安装槽,所述复位机构的第一端与所述复位机构安装槽的槽底相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438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