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头枕套管的生产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934643.3 | 申请日: | 2018-1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473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 发明(设计)人: | 余启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源丰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43/00;B21D5/0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1164 江苏省南京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加工板 侧压块 压杆 枕套 侧压机构 侧压槽 汽车头 压合 技术方案要点 底板 本实用新型 驱动 成型步骤 顶压机构 滑移连接 技术效果 生产模具 斜面相配 抵触 移动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头枕套管的生产模具,应用在汽车头枕套管生产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用于将待加工板的两侧压合在压杆上的侧压机构以及用于将待加工板顶部压合在压杆上的顶压机构;侧压机构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压杆沿长度方向两侧的侧压块,两个侧压块均滑移连接在底板上,侧压块朝向待加工板的一侧设有弧形的侧压槽,侧压块朝向顶板并远离压杆的一端开设有第三斜面,顶板上设有第二驱动块,第二驱动块上开设有第四斜面,当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相配合时,侧压块向着压杆移动且侧压槽与待加工板的两侧相抵触;具有的技术效果是:可以快速便捷的将待加工板完全压成管状,迅速便捷的完成待加工板的成型步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头枕套管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头枕套管的生产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需要生产一种汽车头枕套管(如图8),这种产品通常需要将一个平整的待加工板9压弯成型,在此过程中,操作者首先需要将平整的待加工板9压弯成一个U型,然后将U型的待加工板9压成所需的套管状,从而如何快速便捷的将U型的待加工板压成套管状成了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头枕套管的生产模具,其优点是:可以快速便捷的将待加工板完全压成管状,迅速便捷的完成待加工板的成型步骤。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汽车头枕套管的生产模具,包括用于将待加工板的两侧压合在压杆上的侧压机构以及用于将待加工板顶部压合在压杆上的顶压机构;侧压机构: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压杆沿长度方向两侧的侧压块,两个所述侧压块均滑移连接在底板上,所述侧压块朝向待加工板的一侧设有弧形的侧压槽,所述侧压块朝向顶板并远离压杆的一端开设有第三斜面,所述顶板上设有第二驱动块,所述第二驱动块上开设有第四斜面,当所述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相配合时,所述侧压块向着压杆移动且侧压槽与待加工板的两侧相抵触;顶压机构:包括连接在顶板上的顶压块,所述顶压块朝向压杆的一侧开设有弧形的顶压槽,所述顶压槽与待加工板的顶部相抵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待加工板被压杆压成U形后,两个侧压块在第二驱动块的作用下向着待加工板移动,并通过侧压槽将待加工板的两侧压在压杆的两侧,从而将待加工板的两侧压成所需形状,此时顶压块的顶压槽与待加工板的顶部相抵触,从而将待加工板的顶部压在压杆顶部,从而将待加工板的顶部压成所需形状,至此待加工板便被完全压成管状,迅速便捷的完成了待加工板的成型步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压块上设有第一复位块,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二复位块,所述第一复位块和第二复位块之间设有复位弹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侧压块向着压杆移动时,复位弹簧被压缩而具有弹性恢复力,当操作者开模使得上模和下模分离时,第一复位块在复位弹簧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向着远离压杆的方向移动,从而驱动侧压块与压杆分离,以便于操作者拿取加工好的成型套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压块上连接有第二定位杆,所述第二定位杆与成型套管的第二缺口相配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模向着下模移动时,第二定位杆向着待加工板顶部移动并插入待加工板的两端之间,待加工板被压成型时,待加工板两端的半缺口可以正好贴合在第二定位杆上,从而形成一个精度较高的第二缺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定位杆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在顶压块上,所述顶板上设有定向弹簧,所述定向弹簧的一端连接在顶板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定位杆远离压杆的一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定位杆向着压杆移动直至与压杆抵触后,上模继续向着下模移动,此时定向弹簧被压缩而具有弹性恢复力,但第二定位杆仍然抵紧在压杆上,从而对待加工板起到一个定位作用,分模时,第二定位杆在定向弹簧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退至原位;定向弹簧的设置使得第二定位杆可以在压模过程中始终抵紧在压杆上,从而减少第二定位杆和压杆之间的间隙,提高第二定位杆的定位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源丰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源丰模具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346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冲压模具脱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歧管组件用的自动精密冲压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