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经口胃管防咬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34558.7 | 申请日: | 2018-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538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蔡杰;邹艳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J1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智胜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8 | 代理人: | 李永华;张广兴 |
地址: | 51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套 上套 防咬器 套管 部件固定 固定杆 连接杆 本实用新型 活动连接 套管卡 胃管 拆卸 容纳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经口胃管防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经口胃管防咬器包括:上套部件、下套部件和套管;所述套管卡合固定在所述下套部件上,所述套管用于容纳外部胃管,所述套管能够从所述下套部件上拆卸下来;所述上套部件包括与所述上套部件固定连接的连接杆,所述下套部件包括与下套部件固定连接的固定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固定杆活动连接,从而使所述上套部件和所述下套部件能够相对运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经口胃管防咬器。
背景技术
胃管在临床上的经口胃管能够往病人胃里注入食物或药物,或者通过经口胃管抽吸胃液。经口胃管由口腔插入,经由咽部、食管到达胃部。采用经口胃管时,通过口腔将胃管插入胃部后,需要对胃管进行固定。目前常用的经口胃管固定方法是用胶布包绕胃管后粘贴在病人两侧面颊上,这种胃管固定方法存在下述缺点:胶布粘性易减弱或丧失,以致连接不牢固,胃管易松脱、错位;在胃管留置期间,不便于根据需要调节胃管的插入深度;在胃管留置期间,不便于医护人员清理病人口腔中的痰液;采用胶布粘贴会使一些病人出现皮肤过敏。而且,现有提供肠内营养的管道包括胃造瘘管、鼻肠管、胃管。以往通常采用经鼻胃管插管来进行肠内营养供给,然而经鼻胃管插管常见的问题:1.鼻腔疾病导致的鼻腔狭窄造成插管不顺,2.长期经鼻置入胃管易造成鼻黏膜的损伤3.原有鼻炎的患者造成炎症加重。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使用经口胃管,经口胃管很好的避免了以上问题,但经口胃管容易出现不易固定、经常被咬破的问题。在胃管留置期间,为了防止病人咬住胃管,以避免出现胃管不通畅、胃管破损等情况,通常使用开口器将病人的口张开,或者将一牙垫用胶带固定在胃管上供病人咬住,但使用开口器会致使病人感觉不舒服,而将牙垫用胶带固定在胃管上则存在操作不方便、牙垫固定不牢固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经口胃管防咬器能够防止经口胃管被病人咬破,并且能够使经口胃管固定在经口胃管防咬器上,减少病人在使用经口胃管的减少痛苦。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经口胃管防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经口胃管防咬器包括:上套部件、下套部件和套管;所述套管卡合固定在所述下套部件上,所述套管用于容纳外部胃管,所述套管能够从所述下套部件上拆卸下来;所述上套部件包括与所述上套部件固定连接的连接杆,所述下套部件包括与下套部件固定连接的固定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固定杆活动连接,从而使所述上套部件和所述下套部件能够相对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经口胃管防咬器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固定杆上设有收容孔,所述弹性件安装在所述收容孔内,当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固定杆活动连接时,所述连接杆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所述连接杆压着所述弹性件。
进一步的,所述套管上设有凸包,所述下套部件上设有固定槽,当所述凸包收容于所述固定槽内时,所述套管固定在所述下套部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上套部件上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用于容纳使用者上颚牙齿。
进一步的,所述下套部件上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用于容纳使用者下颚牙齿。
进一步的,所述套管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外部管路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内设有凸块,所述凸块能够对通过所述通孔的外部管路起牵扯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经口胃管防咬器能够防止病人在使用经口胃管时咬破经口胃管,而且还具有固定经口胃管的功能,还能够减少病人使用经口胃管时的痛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经口胃管防咬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经口胃管防咬器的分解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未经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345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