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程结构安全状态的前端预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33814.0 | 申请日: | 2018-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287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赵挺生;况宇琦;姜玲;蒋灵;周炜;徐凯;朱水元;贺凌云;张淼;张充;潘军;张伟;杜婷;唐菁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B21/18 | 分类号: | G08B21/18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董路;王敏锋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状态感知模块 工程结构 处理模块 工程结构安全 信息发射模块 多级报警 监控对象 输入模块 预警系统 感知 结构状态变化 本实用新型 远程服务器 供电模块 接收数据 实时结构 数据交换 写入处理 预警数据 预警 报警 监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程结构安全状态的前端预警系统,包括工程结构状态感知模块、处理模块、初始状态输入模块、多级报警模块、信息发射模块和供电模块,工程结构状态感知模块感知监控对象的初始结构状态值S(0),S(0)通过初始状态输入模块写入处理模块,处理模块定时向工程结构状态感知模块发出数据交换请求,工程结构状态感知模块后续感知监控对象实时结构状态值S(ti),处理模块接收数据后计算此时结构状态变化增量Δ(ti)=S(ti)‑S(0),与阈值[Si]比较,以Δ(ti)接近或超过阈值[Si]的程度,多级报警模块按相应预警等级进行报警,同时信息发射模块将监测、预警数据同步传送给远程服务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结构状态安全监控预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程结构安全状态的前端预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建筑施工现场的运用,开发了大量现场监控及预警装置,用于对施工现场的结构变量和非结构变量进行监控。对于结构变量,如裂缝、应力应变、倾斜以及荷载等,一旦超过规定阈值,就可能造成重大后果。因此,实时监测预警成为工程结构安全的重要保障手段。
目前,传统的监测预警技术,采取的方式是先通过传感设备感知数据,传送到后台计算机,通过计算分析评估得出结果,再将结果传至报警装置,此过程往往需要一定时间的延迟,使实时预警变成事后预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程结构安全状态的前端预警系统,该系统对于建筑结构和建筑施工设备结构的安全实时监测预警有重大意义,适用范围广,将感知器件所检测的建筑结构和建筑施工设备结构的安全状态实时地展现出来,方便现场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工程结构安全状态,缩短预警延迟时间,实现实时感知、分析、评估与预警一体化。
实现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工程结构安全状态的前端预警系统,包括工程结构状态感知模块、处理模块、初始状态输入模块、多级报警模块、信息发射模块和供电模块,处理模块分别与工程结构状态感知模块、初始状态输入模块、多级报警模块和信息发射模块连接。
所述的处理模块为单片机。
所述的工程结构状态感知模块为传感器。
所述的多级报警模块包括语言蜂鸣器和/或指示灯。
所述的信息发射模块为无线传输设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和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工程结构状态感知模块能够实时感知监控对象特征信息,因此具有实时感知作用。
2、本实用新型的处理模块具有分析工程结构状态感知模块数据的功能,无需传送至后台分析评估监控对象安全水平,因此能够有效减少预警所需时间,实现实时监控预警。
3、本实用新型的多级报警模块具有分级预警功能。
4、本实用新型用于监控、评估监控对象的实时工程结构状态,并以声光电报警的形式来预警,同时将本身采集的数据传输会后台备份,实现安全感知数据的自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工程结构安全状态的前端预警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实施例1所使用的工程结构安全状态的前端预警系统的电路图(以塔式起重机的倾斜测量、预警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338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