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片状激光放大器片箱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33536.9 | 申请日: | 2018-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174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国;陈林;杜东晖;蒋学君;吴文龙;刘勇;傅学军;刘建国;王琳;董一方;张崑;黄醒;彭志涛;粟敬钦;陈波;郑奎兴;魏晓峰;郑万国;朱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H01S3/02 | 分类号: | H01S3/02;H01S3/06;H01S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向志杰 |
地址: | 6219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轮 片箱 二维 减小 片状激光放大器 洁净 对准 高功率固体激光器 闭环 本实用新型 安装过程 安装维护 气体吹扫 人工干预 锁紧定位 锁紧装置 新型组合 应力变形 优化设计 钕玻璃片 上顶板 下底板 组合式 钕玻璃 吹扫 顶升 球窝 锁舌 三维 变形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功率固体激光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组合式片状激光放大器片箱。较大程度地减小了钕玻璃片安装的应力和变形,通过优化设计上顶板和下底板的气孔改善了片箱的洁净吹扫效果,通过用二维导轮代替U型导轮使得顶升过程变得顺畅快捷,通过采用二维导轮和一维锁舌的锁紧定位设置代替原先的三维球窝对准提升了对准的精度、减小了操作的难度,二维导轮和锁紧装置的采用还减小了片箱安装过程中的人工干预,促进了洁净闭环,具有钕玻璃应力变形小、气体吹扫效果好、洁净控制优良、安装维护简便快捷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功率固体激光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组合式片状激光放大器片箱。
背景技术
组合式片状激光放大器是大型高功率激光装置的重要部分。目前,国内外该类放大器的组成主要采用功能模块方式,主要分为片箱、灯箱和其他组件。片箱的基本作用是容纳放大器的增益介质,但对于高功率片状激光放大器,由于工作条件的苛刻,对片箱提出了全方位严格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的组合式片状激光放大器片箱中的增益介质胶合的包边玻璃容易脱落;另外现有技术中的钕玻璃片的夹持是采用片压框将钕玻璃压在片框内,片压框周边有十数个螺钉,导致透射波前畸变比较严重;并且日常安装维护中,钕玻璃少数时候会发生崩边或包边脱落故障;片箱顶部设置集气室,只能吹扫钕玻璃表面,对污染物但吹扫效果不佳,容易造成光束质量劣化。
另外现有技术中的结构片箱的顶升导向是采用轮槽耦合的方式:在片箱的四角安装四个U形轮,在安装在洁净箱上的凸起轨道上滑动上升,由于加工精度难以保证,顶升中存在对不准和卡顿问题,不仅耗时,而且大部分时候不得不依靠人工干预,从而从事实上破坏了洁净闭环设计。而片箱的固定是在底部设置销钉,顶到位置后与洁净箱上的销孔对接,相当于三维对准,非常困难,常需人工干预安装,影响洁净与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组合式片状激光放大器片箱。
具体技术方案是,所述组合式片状激光放大器片箱,包括钕玻璃片框、片框压框、立柱、上顶板、下底板、二维导向轮、锁紧机构、反射器安装架和反射器;钕玻璃片框、上顶板、下底板和立柱共同构成片箱框架;钕玻璃片框和片框压框用于安装夹持钕玻璃;上顶板和下底板上的通风孔用于对片箱进行洁净气体吹扫,反射器用于增加泵浦腔的传输效率,二维导向轮用于片箱安装的导向,锁紧机构则用于片箱的固定。
钕玻璃片框与钕玻璃为3点夹持方式,与钕玻璃接触的夹持点为纯铜T2材料。
上顶板和下底板表面均匀排布通风孔,且组合装配后上顶板与下底板的通风孔设计成相互错位半个孔;在靠近钕玻璃片框两侧位置通风孔为条形通孔,距离钕玻璃片框两侧较远位置通风孔为圆形通风孔。
有益效果:钕玻璃夹持的安装应力和变形显著减小;气体吹扫效果更好;片箱的安装固定更为快捷,更加有利于洁净闭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办实用新型所述组合式片状激光放大器片箱示意图。
图2是上顶板的结构图。
图3是锁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钕玻璃片框;2-片框压框;3-立柱;4-上顶板;5-下底板;6-二维导向轮;7-锁紧机构;8-反射器支架;9-片框压块;10-反射器;11-通风孔;11.1、条形通孔;12、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组合式片状激光放大器片箱作原理设计和具体实施说明,但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本实施以4个口径的组合式片状激光放大器为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片状激光放大器的具体实施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335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式片状激光放大器底部盖板结构
- 下一篇:脉冲光纤激光一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