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泵闸双层排水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931082.1 | 申请日: | 2018-1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771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 发明(设计)人: | 黄朝煊;马以超;王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 
| 主分类号: | E02B7/26 | 分类号: | E02B7/26;E02B8/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进联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0 | 代理人: | 姜雯 | 
| 地址: | 31000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泵层 引流 泵底板 横隔墙 闸层 双层排水结构 本实用新型 出水池 贯流泵 进水池 泵闸 叠加连接 分离布置 结构优化 主体布置 组合布置 两侧面 上游面 有效地 施工 投资 管理 建设 | ||
1.泵闸双层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泵层结构(1)、闸层结构(2)、进水池(3)、出水池(4)以及上部建筑(5);所述的泵层结构(1)、闸层结构(2)以及上部建筑(5)依次由下到上叠加连接,所述的进水池(3)和出水池(4)分别布置于所述的泵层结构(1)和闸层结构(2)的上、下游两侧;
所述的泵层结构(1)包括贯流泵主体(11)、泵引流墩(12)、横隔墙(13)以及泵底板(14);泵引流墩(12)的布置在泵底板(14)的顶面两侧上,横隔墙(13)布置在泵底板(14)的顶面上,横隔墙(13)的两侧面分别与泵引流墩(12)的侧面连接,贯流泵主体(11)布置在泵底板(14)的顶面上,贯流泵主体(11)布置在泵引流墩(12)之间,贯流泵主体(11)的下游面与横隔墙(13)的上游面连接;
所述的闸层结构(2)包括空腔式闸墩(21)、闸边墩(22)、泵闸隔板(23)、排水闸主体(24)、内侧调控闸(25)、外侧调控闸(26)以及检修平台(27);所述的泵闸隔板(23)的底面分别与贯流泵主体(11)、泵引流墩(12)以及横隔墙(13)的顶面连接;闸边墩(22)的底面通过泵闸隔板(23)与泵引流墩(12)的顶面连接,空腔式闸墩(21)的底面通过泵闸隔板(23)与贯流泵主体(11)和横隔墙(13)的顶面连接,内侧调控闸(25)、排水闸主体(24)以及外侧调控闸(26)按上、下游顺序依次布置在空腔式闸墩(21)和闸边墩(22)的之间,内侧调控闸(25)、排水闸主体(24)以及外侧调控闸(26)按上、下游顺序依次布置在泵闸隔板(23)的顶面上;检修平台(27)布置在空腔式闸墩(21)和闸边墩(22)的顶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闸双层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贯流泵主体(11)包括贯流泡空腔结构(111)、泵体(112);贯流泡空腔结构(111)布置在泵底板(14)的顶面上;贯流泡空腔结构(111)的顶面与泵闸隔板(23)的底面连接;贯流泡空腔结构(111)通过泵体(112)与所述的横隔墙(13)连接;
所述的泵引流墩(12)包括泵引流墩进口段(121)、泵引流墩中间颈缩段(122)以及泵引流墩出流段(123);引流墩进口段(121)、泵引流墩中间颈缩段(122)和泵引流墩出流段(123)按上、下游顺序依次布置在泵底板(14)的两侧顶面上,泵引流墩进口段(121)、泵引流墩中间颈缩段(122)以及泵引流墩出流段(123)的顶面分别与泵闸隔板(23)的底面连接,泵引流墩中间颈缩段(122)的侧面分别与横隔墙(13)连接;
所述的横隔墙(13)包括横隔墙体(131)、横隔墙水平孔洞结构(132)以及横隔墙竖井结构(133);横隔墙体(131)的两侧面分别与泵引流墩中间颈缩段(122)连接;横隔墙体(131)的布置在泵底板(14)的顶面上;横隔墙水平孔洞结构(132)通过泵体(112)与贯流泡空腔结构(111)连接;横隔墙竖井结构(133)布置在横隔墙体(131)内部;横隔墙体(131)通过横隔墙竖井结构(133)与泵闸隔板(23)连接;
所述的空腔式闸墩(21)包括空腔式闸墩体(211)、泡式空腔检修孔闸墩段(212)、横隔墙竖井闸墩段(213)以及排水主闸门槽(214);所述的闸边墩(22)包括边墩体(221)、闸内侧调控闸门槽(222)、闸外侧调控闸门槽(223)以及主闸边墩门槽(224);所述的泵闸隔板(23)包括泵闸隔板体(231)、泡式空腔检修孔隔板段(232)、横隔墙竖井隔板段(233)、隔板内侧调控闸门孔(234)以及隔板外侧调控闸门孔(235);排水闸主体(24)包括排水闸主体闸门(241)和排水闸主体启闭设备(242);内侧调控闸(25)包括内侧调控闸门(251)和内侧调控闸启闭设备(252);外侧调控闸(26)包括外侧调控闸门(261)和外侧调控闸启闭设备(262);
空腔式闸墩体(211)的底面通过泵闸隔板(23)与贯流泡空腔结构(111)、横隔墙体(131)的顶面连接;泡式空腔检修孔闸墩段(212)的底面通过泡式空腔检修孔隔板段(232)与贯流泡空腔结构(111)顶面连接;横隔墙竖井闸墩段(213)的底面通过横隔墙竖井隔板段(233)与横隔墙竖井结构(133)的顶面连接;排水主闸门槽(214)布置在空腔式闸墩体(211)的侧面上,排水主闸门槽(214)与排水闸主体闸门(241)的侧面连接;排水闸主体启闭设备(242)布置在排水闸主体闸门(241)的正上方,排水闸主体启闭设备(242)布置在所述的上部建筑(5)内部;
边墩体(221)通过泵闸隔板体(231)与泵引流墩(12)的顶面连接;闸内侧调控闸门槽(222)、主闸边墩门槽(224)以及闸外侧调控闸门槽(223)依次按上、下游次序布置在边墩体(221)的侧面上;闸内侧调控闸门槽(222)与内侧调控闸门(251)的侧面连接;闸外侧调控闸门槽(223)与外侧调控闸门(261)的侧面连接;主闸边墩门槽(224)与排水闸主体闸门(241)的侧面连接;
内侧调控闸门(251)穿过隔板内侧调控闸门孔(234)内部,内侧调控闸启闭设备(252)布置在内侧调控闸门(251)正上方,内侧调控闸启闭设备(252)布置在所述的上部建筑(5)内部;外侧调控闸门(261)穿过隔板外侧调控闸门孔(235)内部,外侧调控闸启闭设备(262)布置在外侧调控闸门(261)的正上方,外侧调控闸启闭设备(262)布置在所述的上部建筑(5)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未经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3108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