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智能车位锁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30829.1 | 申请日: | 2018-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613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杜凯杰;龙妍;何波;马艳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H6/42 | 分类号: | E04H6/42;E01F13/04;H04B5/00;G07C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周丹 |
地址: | 710600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位锁 转动连接 连接板 支撑板 油缸 本实用新型 新型智能 上端 滑动轴 升降座 拉簧 下端 滑动连接 内部固定 向上滑动 向下滑动 一段距离 内侧壁 上侧壁 撑开 时变 转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智能车位锁,包括箱体,箱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油缸,两个油缸的滑动轴固定连接在顶板的下端,箱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升降座,升降座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转动连接有支撑板,两个支撑板的上端分别转动连接在顶板的两侧,支撑板的内侧壁上设有多个拉簧,且拉簧的下端固定连接在第一转动块的上侧壁上,本实用新型通过油缸的滑动轴将会顶着顶板向上滑动,之后油缸再向下滑动一段距离,使支撑板撑开,从而使车位锁将车位锁死,从而使车位锁在使用时变得方便快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位设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智能车位锁。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收入的提高和汽车成本的降低,国内私人汽车的保有数量快速增长,每年有大量汽车进入千家万户,由于城市小区中停车位的建设跟不上汽车增长的速度,因此停车难的现象日益严重,从而加剧了人们占用私家车位的现象发生,目前人们停车一般使用的锁是手动机械锁,汽车离开车位后,车主必须下车将锁升起使车位锁住,当汽车进入车位之前,车主也必须下车将锁降下后再将汽车移到车位上,从而使停车变得非常的繁琐复杂;而且现有的普通车位锁都是用螺栓固定在地面上的,一般是通过铰链支起支杆的原理,当支杆落下后,支杆是在地面上的,若果受到汽车的碾压就会容易损坏,造成车位锁无法使用,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智能车位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智能车位锁,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智能车位锁,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蓝牙模块,且箱体的上端活动连接有顶板,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两个固定槽,每个固定槽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油缸,两个油缸的滑动轴固定连接在顶板的下端面上,所述箱体的内部且位于两个油缸的两侧开有空腔,每个空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升降座;
所述升降座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升降座的一端通过第一转动块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端通过第二转动块转动连接有支撑板,两个支撑板的上端分别转动连接在顶板的两侧,所述支撑板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内部设有多个拉簧,每个拉簧的上端均固定连接在支架的内侧壁上,所述拉簧的下端固定连接在第一转动块的上侧壁上;
所述箱体的两侧内部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的输出轴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远离第二电磁阀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顶杆,且顶杆滑动连接在箱体的一侧内部,所述顶杆远离连杆的一端贯穿箱体的侧壁并延伸至轮槽的内部,所述轮槽开在空腔的侧壁上,所述轮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转轮,且转轮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板的两侧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空腔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上端设有楔形块,且楔形块固定连接在第一电磁阀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电磁阀固定连接在箱体的上端,所述楔形块与固定连接在升降座侧壁上的对接块活动卡接。
优选的,所述升降座的侧壁且位于对接块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的内部,所述第一滑槽开在空腔的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外侧壁上设有警示标识。
优选的,所述顶板的上端面设有红外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蓝牙模块检测车主或者车的蓝牙信号后,当车驶出车位时,两个油缸将会自动启动,油缸的滑动轴将会顶着顶板向上滑动,当第二连接板上的转轮上升到顶杆处时,顶杆会把转轮顶出轮槽的外部,之后油缸再向下滑动一段距离,使支撑板撑开,从而使车位锁将车位锁死,当车要进入车位时,油缸控制顶板下降,使车位锁打开,从而使车位锁打开与关闭时变得方便快捷;而且当该装置闭合时,只有顶板裸露在地面上,其余的升降装置都缩进箱体的内部,并且箱体埋在底下的,这样汽车进入车库时如果发生偏斜只会碾压到顶板,不会碾压该装置其余升降装置,因此不会造成该装置的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308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