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30175.2 | 申请日: | 2018-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229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王航;孙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47/32 | 分类号: | H01H4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关管 继电器线圈 驱动单元 继电器控制电路 电路 延时模块 控制端 输出端 继电器 接收控制单元 开关管接地 电路控制 连接点处 输出指令 硬件资源 连接点 输入端 延时 申请 指令 占用 输出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其降损电路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继电器线圈和第二开关管接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接收控制单元一个I/O口输出的指令;第二开关管和继电器线圈的连接点,与驱动单元的输入端相连;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降损电路的控制端相连;驱动单元设置有延时模块。本申请中控制单元通过一个I/O口输出指令,控制第二开关管动作;当第二开关管动作时,第二开关管与继电器线圈连接点处的电压将会发生变化,进而通过延时模块延时影响降损电路控制端接收的信号;因此,仅占用控制单元的一个I/O口,即可分别控制第二开关管以及降损电路,进而实现对于继电器的控制,节省硬件资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控制单元、降损电路及开关管S2。其降损电路内设置有电源VCC1、电源VCC2、开关管S1、二极管D1及二极管D2。一般情况下,初始状态(启机时和停机状态)继电器线圈供电回路中,开关管S2处于关断状态,开关管S1处于导通状态。
当需要继电器吸合时,由控制单元发出指令控制开关管S2导通,使继电器线圈上施加了较高的电压VCC1;为了保证继电器在VCC1电压下能够可靠吸合,控制单元通过自身的延时程序使电源VCC1的供电在保持时间T之后再发出指令控制开关管S1关断,进而使继电器线圈的供电切换为电源VCC2、继电器在较低的电压VCC2下保持吸合状态,这样能够减少损耗、降低继电器线圈温度从而延长继电器使用寿命。当控制单元发出指令控制开关管S2关断时,继电器释放;并且,当控制单元给出控制开关管S2关断的指令后,通过延时程序在一定时间t后再发出指令控制开关管S1导通,进而保证继电器可靠释放后每次都在VCC1电压下吸合。
但是,上述方案中的继电器控制电路,需要占用控制单元的两个I/O口,以分别控制开关管S1和S2,因此占用硬件资源较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硬件资源占用较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降损电路、控制单元、第二开关管以及驱动单元;其中:
所述降损电路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继电器线圈和所述第二开关管,与地相连;
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接收所述控制单元一个I/O口输出的指令;
所述第二开关管和所述继电器线圈的连接点,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降损电路的控制端相连;
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设置有延时模块。
可选的,所述降损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及第一开关管;其中:
所述第一开关管连接于第一电源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之间;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为所述降损电路的控制端;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二电源相连;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相连,连接点为所述降损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第一电源的输出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源的输出电压。
可选的,所述驱动单元包括:所述延时模块、第三开关管以及第三电阻;其中:
所述第三开关管连接于所述第三电阻与地之间;
所述第三开关管与所述第三电阻的连接点,为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
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301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浮球式水位开关
- 下一篇:实验室快速压线接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