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容式触控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29578.5 | 申请日: | 2018-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882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白志强;林孟癸;林青峰;杨立业;陈秋雯;刘姿燕;黄军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洋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6F3/044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0 | 代理人: | 张晓芳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市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应层 复数 线迹 电容式触控传感器 导电材质 绝缘材质 基板 重迭 分隔 绝缘 本实用新型 导电材料 感应单元 第二轴 第一轴 非感应 正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容式触控传感器,包含:绝缘材质的基板;导电材质的第一感应层上具有不重迭且沿第一轴向设置的复数第一感应串行,相邻的第一感应串行之间由第一间隙将彼此绝缘分隔;导电材质的第二感应层上具有不重迭且沿第二轴向设置的由导电材料形成的复数线迹,相邻的线迹之间由第二间隙将彼此绝缘分隔,复数线迹共同形成一第二感应串行,该第二感应串行包含感应单元及非感应单元的部份;第一感应层与第二感应层分别设置在一绝缘材质的基板二侧的相对表面上,使第一感应串行与第二感应串行彼此正交地设置;第二间隙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间隙的宽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式触控传感器,更具体地,是有关一种可提升光学特性及提供电磁屏蔽效果的透明电容式触控传感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电容式触控传感器已被广泛使用在通讯、计算机以及消费类电子产品等方面;通常都是将它配置在电器的显示屏上使用,让使用者可进行交互式输入操作,以达改善人与机器之间沟通接口的亲善性并提升输入操作效率的目的。
传统的电容式触控传感器包括一x轴感应层及一y轴感应层,使x、y轴感应层绝缘地设置一基板的二面,并在x、y轴感应层上设置所需的电极图形,例如是复数的x轴感应串行与y轴感应串行,各个感应串行之间彼此保持适当宽度的间隙以确保绝缘性,且分别接地并连接至一控制电路,运作时借由使用者的手指或导体碰触产生一个电容效应,因而可借由电容值的变化确定手指或导体的位置。
在传统的电容式触控传感器中,为了确保各个感应串行之间绝缘性,而加宽了相邻感应串行之间的间隙,但是加宽间隙会导致电容式触控传感器在使用时容易遭受到外界的电磁波干扰(EMI)或电线电波干扰(RFI),产生误信号,如果严重干扰时甚至会造成整个触控传感器都无法使用;此外,由于形成感应串行的导电材料与间隙的镂空区域之间具有不同的透光率,因此如果将具有较宽间隙的电容式触控传感器配置在显示屏帧面上应用时,经常会因为光线的干涉和绕射现象,造成显示屏上的影像模糊或失真,甚至产生干涉纹路(Moire),严重影响画面的显示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颖的电容式触控传感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控传感器,其包含:透明的基板、透明的第一感应层及透明的第二感应层,所述第一感应层与第二感应层分别设置在所述基板二侧的相对表面上,据此将前述二感应层彼此绝缘分隔设置;其中,在所述第一感应层上具有不重迭且沿第一轴向设置的复数第一感应串行,相邻的所述第一感应串行之间借由已移除导电材料的第一间隙将彼此绝缘分隔,并于所述第一感应串行的一端部设有第一搭接点,所述第一搭接点通过第一信号传输线而电性连接至第一通信接点;以及在所述第二感应层上具有不重迭且沿第二轴向设置的由导电材料形成的复数线迹,相邻的所述线迹之间借由已移除导电材料的第二间隙将彼此绝缘分隔,其中,由复数所述线迹共同形成一第二感应串行,所述第二感应串行包含感应单元(active unit)及非感应单元(inactiveunit)的部份,所述感应单元借由一跨接埠以电性串联一条或一条以上的所述线迹,并使所述跨接埠通过一第二信号传输线连接至一第二通信接点,以及所述非感应单元的所述线迹被连接至一接地线;其中,复数所述第一感应串行与复数所述第二感应串行彼此绝缘分隔且呈正交地设置在所述基板二侧的相对表面,据此形成触摸电容感应结构;所述第一感应层与所述第二感应层所捕获的触摸电容感应信号可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接点与第二通信接点传送到后续的信号处理电路运算;所述第二间隙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间隙的宽度,所述第二感应层具有很少的镂空间隙,可提供EMI屏蔽效能以及提升光线折射率均一性;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二感应层可借由调控所述跨接埠电性串联所述线迹的数量以调整第二感应串行的触摸信号感应率,来符合客制化的需求,而且不须变更感应层的电极图形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洋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洋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295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触控显示装置
- 下一篇:面板器件与外接信号连接器的封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