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通式太阳能集热管及其集热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929430.1 | 申请日: | 2018-1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300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 发明(设计)人: | 雷东强;付向东;王志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24S10/40 | 分类号: | F24S10/40;F24S10/70;F24S70/12;F24S70/225;F24S23/71;F24S23/77;F24S23/70;F24S50/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关玲 |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集热管 直通式 金属内管 聚光器 玻璃外管 集热器 长轴 排气 椭圆形金属 玻璃 方向指向 封闭空间 环形真空 接口方向 开口平面 太阳聚光 同轴套装 椭圆形管 高聚光 光损失 聚光比 聚光的 短轴 焦线 聚光 抗弯 内管 溢出 垂直 保证 | ||
1.一种直通式太阳能集热管,包括金属内管(1)、玻璃外管(2)、外连接件(3)、波纹管(4)、内连接件(5)、玻璃与金属封接件(6)及玻璃排气封接口(7);金属内管(1)的外壁涂有选择性吸收涂层(8);玻璃外管(2)同轴套装在金属内管(1)外面;金属内管(1)通过外连接件(3)与波纹管(4)的一端连接,波纹管(4)的另一端通过内连接件(5)与玻璃与金属封接件(6)的一端连接,玻璃与金属封接件(6)的另一端与玻璃外管(2)端部封接,从而在玻璃外管(2)和金属内管(1)之间形成环形真空封闭空间(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排气封接口(7)位于玻璃外管(2)上,且位于非太阳聚光侧;所述的金属内管(1)为椭圆形管,金属内管(1)的长轴方向指向玻璃排气封接口(7)方向;所述的金属内管(1)长轴与短轴之比范围为1.1倍—5倍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通式太阳能集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内管(1)为抛光不锈钢板材焊接成椭圆形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通式太阳能集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内管(1)为无缝不锈钢椭圆形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通式太阳能集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内管(1)与所述的玻璃外管(2)之间最小间距不低于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通式太阳能集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选择性吸收涂层(8)的太阳光谱吸收率不低于90%,在400℃时发射率不超过15%。
6.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直通式太阳能集热管的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热器包括直通式太阳能集热管(10)和聚光器(11);所述直通式太阳能集热管(10)位于聚光器(11)的焦线上;所述聚光器(11)包括反射镜(12)、跟踪驱动装置(13)、支架(14)和基座(15);所述跟踪驱动装置(13)用于驱动聚光器(11)跟踪太阳,所述支架(14)用于支撑直通式太阳能集热管(10)和反射镜(12),所述基座(15)用于支撑聚光器(11);所述椭圆形金属内管(1)的长轴方向垂直于聚光器(11)的开口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光器(11)为抛物面槽式太阳能聚光器,所述的反射镜(12)为抛物面形反射镜。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光器(11)为线性菲涅尔太阳能聚光器,所述的反射镜(12)为平面或微弧面形反射镜。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光器(11)的开口宽度与所述椭圆形金属内管(1)周长之比不低于25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2943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型太阳能集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建筑施工现场用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