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接线控制器及汽车电缆夹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27899.1 | 申请日: | 2018-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556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吴中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安伴汽车安全急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8 | 分类号: | H02G3/08;H02G3/18;G01R1/04;G01R3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沈汶波 |
地址: | 31160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入输出接口 检测电路 第二检测 接线控制器 电路 检测模块 接线电路 开关模块 控制模块 汽车电缆 导通 跨接 控制开关模块 本实用新型 电瓶 供电单元 自动接通 电瓶线 壳体 正接 通电 智能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线控制器及汽车电缆夹,接线控制器,包括壳体、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及接线电路,接线电路包括控制模块、检测模块及开关模块;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单元及供电单元;检测模块包括第一检测电路及第二检测电路,第一检测电路与第二检测电路互相反向地跨接在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间,使第一检测电路与第二检测电路择一导通;开关模块跨接在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间,并与控制单元连接;当第一检测电路及第二检测电路正接在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间使第一检测电路导通时,控制单元控制开关模块开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智能地检测电瓶通电和连接的极性,并自动接通两车辆的电瓶线间的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线控制器及汽车电缆夹。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开车途中常遇到由于汽车的电瓶亏电导致无法启动,需要借用另一台汽车的电瓶辅助启动。此时便需要使用汽车电缆夹及电缆将两台汽车的电瓶电连接。
对于汽车电缆夹的正确操作方法,为将电缆中的红色跨接线把两车电瓶的正极连接到一起,用黑色跨接线把施救车的电瓶负极连接到另一架车的搭铁,从而实现跨接电瓶,从电工原理上说,两台汽车的两个电瓶是并联关系,通过电缆的连接形成一个新的电瓶。
在上述操作过程中,由于电瓶亏电的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常出现在夜晚照明较暗时需要将电缆连接的情况。而由于照明不足,红色跨接线与黑色跨接线未正确连接,如红色跨接线连接到负极,而黑色跨接线连接到电瓶正极的反接情况。反接时易对两汽车的电瓶造成伤害。
同时,即便在电缆正确连接的情况下,用户也需返回到被救车辆上,手动操作,借助于施救车辆的电压启动车辆,操作繁琐。
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汽车电缆夹,在出现电缆反接的情况时,自动断开电瓶间的电连接,同时可自动接通两车辆的电瓶线间的连接,简化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线控制器及汽车电缆夹,智能地检测电瓶通电和连接的极性,并自动接通两车辆的电瓶线间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缆的接线控制器,包括壳体、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及接线电路,所述接线电路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与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输入输出接口包括第一正极Vs+及第一负极Vs-,所述第二输入输出接口包括第二正极Vb+及第二负极Vb-,
所述接线电路包括控制模块、检测模块及开关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单元及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分别与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及控制单元连接,以向所述控制单元供电;
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第一检测电路及第二检测电路,所述第一检测电路与所述第二检测电路互相反向地跨接在所述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间,使所述第一检测电路与第二检测电路择一导通;
所述开关模块跨接在所述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间,并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当所述第一检测电路及第二检测电路正接在所述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间使所述第一检测电路导通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开启,以实现第一输入输出接口、第二输入输出接口间的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供电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稳压芯片及双向稳压管;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入输入接口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入输出接口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的另一端相互并接;
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一端接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及所述第二二极管连接,第三端与所述双向稳压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安伴汽车安全急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安伴汽车安全急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278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