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稳定的醇氢动力燃烧余力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27231.7 | 申请日: | 2018-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124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樊天程;郑会意;樊品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双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G5/04 | 分类号: | F02G5/04;F01N5/02;F02B77/11;H02N11/00;B60H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韩燕燕 |
地址: | 313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热组件 金属软管 排气管 水箱 本实用新型 醇氢动力 回收装置 高稳定 散热片 燃烧 水泵 发动机 温差发电片 导热套管 发电组件 加热汽车 均匀镶嵌 均匀粘接 热量传递 热量引导 一端连接 导热管 定位管 管内部 温度差 车内 顶面 套接 加热 余热 铺设 侧面 发电 运输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稳定的醇氢动力燃烧余力回收装置,发动机一侧安装有水箱,水箱一侧安装有第一换热组件,水泵一端连接有第一定位管,金属软管顶面均匀镶嵌有第一散热片,排气管中部套套接有第二换热组件,保护管内部设置有螺旋导热管,排气管一端套接有发电组件,导热套管侧面均匀粘接有温差发电片,本实用新型将金属软管铺设于车内的底部,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水箱内,利用水泵运输至金属软管,第二换热组件配合第一换热组件将排气管的热量引导至金属软管,热量通过第一散热片散出,加热汽车内部的空间,加热速度快,且持续时间更久,利于排气管内外的温度差进行发电,进一步提高燃烧余热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余力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稳定的醇氢动力燃烧余力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燃气机热泵、汽车、船舶、发电机组等内燃发动机在正常运转过程中气缸运作,以及废气的排出均会产生大量的热,通常该热量会用于冬天对汽车内部的加热,但大多数热量会直接排出。
在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603214Y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带辅助热源的发动机排烟余热回收装置,此实用新型装置能够充分利用换热面积,可以充分回收发动机排烟的余热,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并且通过辅助热源调节装置的输出负荷,以满足用户的最大需要,但是该装置没有对发动机的热量进行运用,废气排出的热量利用不够充分,且冬天时,车内温度上升较慢难以长时间保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稳定的醇氢动力燃烧余力回收装置,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没有对发动机的热量进行运用,废气排出的热量利用不够充分,且冬天时,车内温度上升较慢难以长时间保持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稳定的醇氢动力燃烧余力回收装置,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一侧安装有水箱,所述水箱一侧安装有第一换热组件,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包括水泵、第一定位管、金属软管、第一散热片、隔热板和第二定位管,所述水泵通过螺栓安装于水箱一侧,所述水泵一端连接有第一定位管,所述第一定位管侧面均匀贯穿有金属软管,所述金属软管顶面均匀镶嵌有第一散热片,所述金属软管底面粘接有隔热板,所述金属软管一端连接有第二定位管,所述发动机底端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水泵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相连。
优选的,所述排气管中部套套接有第二换热组件,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包括保护管、导热油、螺旋导热管、排水管和进水管,所述保护管套接于排气管中部,所述保护管内部填充有导热油,所述保护管内部设置有螺旋导热管,所述螺旋导热管一端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第二定位管一端相连,所述螺旋导热管另一端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一端与水箱相连。
优选的,所述排气管一端套接有发电组件,所述发电组件包括导热套管、温差发电片、防护罩和第二散热片,所述导热套管套接于排气管一端,所述导热套管侧面均匀粘接有温差发电片,所述导热套管中部套接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靠近温差发电片处均贯穿有第二散热片。
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片为半圆环形。
优选的,所述第二定位管远离进水管一端连接有回水管,且回水管与水箱相连。
优选的,所述保护管外侧包裹有隔热层。
优选的,所述导热套管纵截面为正六边形,所述温差发电片粘接于靠近正六边形边的平面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设置有第一换热组件,将金属软管铺设于车内的底部,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水箱内,利用水泵运输至金属软管,热量通过第一散热片散出,加热汽车内部的空间,加热速度快,且持续时间更久。
2.设置有第二换热组件,第二换热组件效果与第一换热组件相似,第二换热组件是通过将排气管的热量引导至金属软管,配合第一换热组件使用,提高热量的利用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双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州双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272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柴油机及其活塞组件
- 下一篇:双燃料自切换化油器的壳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