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后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24751.2 | 申请日: | 2018-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088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近藤泰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B62D25/2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张建涛;车文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底板 电子部件 车辆后部结构 连结板部 凹陷部 底板部 前壁部 变形 本实用新型 分界部位 后部底板 碰撞负荷 上方移动 分界部 凹陷 翘起 容置 连结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后部结构。该车辆后部结构中,车辆的后部底板的一部分被形成为向下方凹陷的凹陷部,该凹陷部中容置有电子部件,凹陷部具备位于电子部件下方的底板部、及从该底板部的前端向上方延伸的前壁部,底板部具备,位置高度互不相同的上侧底板部和下侧底板部、及将上侧底板部与下侧底板部连结的连结板部,上侧底板部与连结板部间的分界部位于电子部件的下方。基于该结构,车辆受到后碰撞时,后碰撞负荷会使上侧底板部与连结板部间的分界部向上方翘起地变形,电子部件随分界部的变形而向上方移动,从而能避免受到前壁部的妨碍,因而能防止电子部件被损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后部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车辆后部结构中,存在使后部底板的一部分向下方凹陷而形成凹陷部并在该凹陷部中容置电子部件的结构。上述凹陷部具备在水平方向上扩展的底板部、从该底板部的前端向上方延伸的前壁部、及从底板部的后端向上方延伸的后壁部。
采用上述结构的车辆在受到后碰撞时,后碰撞负荷会使上述后壁部朝着车辆前方移动,从而位于后壁部与前壁部之间的电子部件有可能受到挤压而被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容置在后部底板的凹陷部中的电子部件在车辆受到后碰撞时被损坏的车辆后部结构。
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后部结构,该车辆后部结构中,车辆的后部底板的一部分被形成为向下方凹陷的凹陷部,该凹陷部中容置有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具备位于所述电子部件下方的底板部、及从该底板部的前端向上方延伸的前壁部,所述底板部具备,位置高度互不相同的上侧底板部和下侧底板部、及将所述上侧底板部与所述下侧底板部连结的连结板部,所述上侧底板部与所述连结板部间的分界部位于所述电子部件的下方。
具备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后部结构的优点在于,能防止后部底板的凹陷部中容置的电子部件在车辆受到后碰撞时被损坏。即,当车辆受到后碰撞时,后碰撞负荷传递到底板部后,在该后碰撞负荷的作用下,底板部在车长方向上会发生压缩变形。随之,上侧底板部与连结板部间的分界部会向上方翘起地变形。由于该分界部位于电子部件的下方,所以该电子部件随着分界部的变形而向上方移动。并且,该电子部件可一直移动到后部底板的前壁部的上侧,从而能避免电子部件受到前壁部妨碍的情况发生。即,能避免例如电子部件被夹在后部底板的前壁部与其它部件(例如从底板部的后端向上方延伸的后壁部)之间的情况发生。因此,能防止电子部件被损坏。
另外,上述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后部结构中,较佳为,所述连结板部朝着车辆前侧向上方倾斜,所述下侧底板部与所述连结板部的靠近车辆后侧的端缘连接,所述上侧底板部与所述连结板部的靠近车辆前侧的端缘连接。
该结构的优点在于,车辆受到后碰撞时上侧底板部与连结板部间的分界部更容易向上方翘起地变形。即,车辆受到后碰撞时,后碰撞负荷首先传递到下侧底板部,然后从下侧底板部经由连结板部传递到上侧底板部。由于连结板部朝着车辆前侧向上方倾斜,下侧底板部与连结板部的靠近车辆后侧的端缘连接,上侧底板部与连结板部的靠近车辆前侧的端缘连接,所以,连结板部上的后碰撞负荷的传递方向为,朝着车辆前侧向上方传递的方向。由此,分界部更容易向上方翘起地变形,使电子部件一直移动到后部底板的前壁部的上侧。其结果,能避免电子部件受到前壁部妨碍的情况发生,从而能有效地防止电子部件被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后部底板的立体图。
图3是图1中的III-III线截面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车辆后碰撞初期的状态的图(与图3对应)。
图5是表示车辆后碰撞时电子部件的退避状态的图(与图3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247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材料装配式汽车顶盖
- 下一篇:车身后部结构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