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虫诱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23743.6 | 申请日: | 2018-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71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刘磊;王香萍;蔡夫业;雷朝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本业绿色防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08 | 分类号: | A01M1/08;A01M1/04;A01M1/10;A01M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4180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诱捕装置 靶标害虫 光源 阻挡件 引诱 出口 光源设置 抽吸件 掉落 申请 | ||
本申请公开一种虫诱捕装置,包括,第一诱捕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诱捕装置下方的第二诱捕装置;所述第一诱捕装置,包括,设置有入口与出口的通道,处于所述入口或者所述通道内的,用于引诱靶标害虫的第一光源,处于所述入口或者所述通道内或者所述出口,用于将所述第一光源所引诱的靶标害虫从所述入口移送至所述出口的抽吸件,处于所述出口处,用于对所述出口处的靶标害虫进行收集的第一集虫件;所述第二诱捕装置,包括,用于引诱靶标害虫的第二光源,靠近所述第二光源设置,用于供靠近所述第二光源的所述靶标害虫进行碰撞的阻挡件,设置于所述阻挡件下方,用于对碰撞阻挡件而掉落的靶标害虫进行收集的第二集虫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害虫防治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虫诱捕装置,主要用于水稻、茶园中害虫防治。
背景技术
传统水稻、茶园中的害虫防治主要利用化学农药,但随着农药的大量和长期使用,害虫抗药性越来越强。为了提高防治效果,需要不断加大用农药用量,如此,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而且使得水稻、茶园农药的残留增加,从而严重影响食品安全,危害人体健康。
目前,光诱杀技术是充分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诱杀害虫,已经成为一种经济、高效、环保的害虫防治技术。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杀虫灯有黑光灯、紫外灯等,现有技术中的诱虫灯已经基本能够实现有效对害虫进行预测预报和诱杀。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害虫诱捕装置只能针对一次性飞行能力超过诱捕器高度的害虫进行诱捕,但对同翅目飞行能力差的短翅类害虫捕捉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虫诱捕装置,其可以对大小不同、飞行能力不同的害虫进行分别诱捕,显著提高害虫诱捕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诱捕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诱捕装置下方的第二诱捕装置;
所述第一诱捕装置,包括,
设置有入口与出口的通道,
处于所述入口或者所述通道内的,用于引诱靶标害虫的第一光源,
处于所述入口或者所述通道内或者所述出口,用于将所述第一光源所引诱的靶标害虫从所述入口移送至所述出口的抽吸件,
处于所述出口处,用于对所述出口处的靶标害虫进行收集的第一集虫件;
所述第二诱捕装置,包括,
用于引诱靶标害虫的第二光源,
靠近所述第二光源设置,用于供靠近所述第二光源的所述靶标害虫进行碰撞的阻挡件,
设置于所述阻挡件下方,用于对碰撞阻挡件而掉落的靶标害虫进行收集的第二集虫件。
优选地,所述阻挡件为,套设在所述第二光源外的,能够带电的网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阻挡件为挡板。
优选地,
所述挡板至少包括3块,且均竖直设置;
所述第二光源处于所有所述挡板所在平面延伸部分的相交处。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有导向通道的集虫导向件,
所述挡板安装在所述集虫导向件上,
所述第二集虫件与所述集虫导向件连接,以使得所述导向通道与所述第二集虫件内部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
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光源的罩体,
所述网状结构安装在所述罩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本业绿色防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本业绿色防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237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葡萄害虫灯光诱捕装置
- 下一篇:白蚁防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