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多路供电中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22620.0 | 申请日: | 2018-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341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宋海声;沈伟;谢凌菲;王月芳;薛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H01R13/66;H01R13/70;H01R13/713 |
代理公司: | 兰州智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2201 | 代理人: | 周立新 |
地址: | 73007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继电器 中控系统 插座 电路检测单元 继电器单元 多路供电 工作单元 插线板 单片机 接线端 电源转换单元 无线通信单元 本实用新型 传感器单元 继电器驱动 继电器线圈 控制继电器 报警单元 触摸单元 电力单元 电源插头 控制电路 控制面板 无线设备 智能 点对点 总开关 零线 供电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多路供电中控系统,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与显示触摸单元、报警单元、电源转换单元、基于继电器的插线板、无线通信单元和传感器单元相连;基于继电器的插线板由两个工作单元组成,工作单元包括电路检测单元、四个插座和四个继电器单元,电路检测单元接控制单元;继电器单元包括继电器和继电器驱动控制电路;所有继电器的控制开关端均与控制单元相连;所有继电器的线圈一端与总开关的另一端相连;一个继电器线圈另一端与一个插座中的一个接线端相连,所有插座中的另一个接线端均与电力单元中的零线输入相连。该供电中控系统能将各式电源插头隐藏起来,通过控制面板或是无线设备控制继电器进行点对点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家居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多路供电中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居住环境越来越智能化,各种家用用电设备的种类繁多,越来越多的小型化电器走进各种居住场所,这就对供电设备安全性以及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通过墙体插座或移动式插线板给电器供电,电器运行完成后需要将连接插头拔掉。而拔插插头的过程中,如果操作不规范会存在触电危险。虽然现在大多插座都有防护设计,但是经常的插拔也极为不方便,同时插板的上插头集中放置,操作某些插头时会影响对其它电器的供电,既不方便也不美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多路供电中控系统,不仅能将各式各样的电源插头隐藏起来,而且能保证用电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多路供电中控系统,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分别与显示触摸单元、报警单元、电源转换单元、基于继电器的插线板、无线通信单元和传感器单元相连接;电源转换单元和基于继电器的插线板分别与总开关相连;
所述的基于继电器的插线板由两个工作单元组成,每个工作单元均包括电路检测单元、四个插座和四个继电器单元,两个电路检测单元与控制单元相连接;基于继电器的插线板中所有继电器的控制开关端均与控制单元相连;所有继电器的线圈一端均与总开关的另一端相连;一个继电器线圈另一端与一个插座中的一个接线端相连,所有插座中的另一个接线端均与电力单元中的零线输入相连。
本实用新型多路供电中控系统采用单片机作为系统控制单元,电路设计简单,安全、稳定、经济,特别适合室内用电设施多且对用电安全及控制有很高要求的场所;通过无线通信单元可以用手机控制,也可以直接通过面板进行操作。有效避免了插拔插头所带来的安全触电危险和防止影响其他用电设备正常运行。该多路供电中控系统能将各式各样的电源插头隐藏起来,通过控制面板或者是无线设备控制继电器进行点对点操作;同时,当功率到达用电安全上限时,自动切断对应插座孔供电,而不影响其他插孔的正常供电,在接触不良的情况会自动断开该路的供电并且报警以实现用电安全。该多路供电中控系统为智能家居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能并入物联网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供电中控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供电中控系统的细节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供电中控系统中控制单元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供电中控系统显示触摸单元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供电中控系统报警单元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供电中控系统中无线通信单元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供电中控系统中继电器驱动控制电路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供电中控系统中电路检测单元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供电中控系统中传感器单元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师范大学,未经西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226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