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识别载体的二维码识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16179.5 | 申请日: | 2018-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681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冯跃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迪辰安仪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 |
代理公司: | 广州立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63 | 代理人: | 傅俊朝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维码 处理器 识读模块 补光灯 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 识读装置 可识别 识读 摄像头拍摄 反光问题 反馈信号 金属材质 移动终端 反光 均和 伸入 手机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识别载体的二维码识读装置,包括用于二维码载体伸入的二维码入口、二维码识读模块、补光灯和处理器,二维码识读模块、补光灯均和处理器电连接,还包括载体识别模块,载体识别模块和处理器电连接,载体识别模块用于感应二维码载体的材质。本实用新型中载体识别模块用于感应二维码载体的材质,通过载体识别模块和处理器电连接,使载体识别模块在识别到金属材质时反馈信号的处理器中,处理器相应控制补光灯为关闭状态,则摄像头拍摄手机等移动终端载体上的二维码则不会产生反光问题从而使二维码识读模块的识读电路对二维码的识读顺利进行,避免现有技术中由于反光造成识别不清需要多次识别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维码扫描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识别载体的二维码识读装置。
背景技术
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智能手机等通信终端设备,二维码识别技术在通信终端的应用也逐渐增多,然而目前的通信终端设备多采用软件的方式实现二维码识别功能,解码率低,识别速度上也有待提高。
现有的二维码的识别速度较低,主要原因在于被二维码识读装置识别的二维码载体的材质不一,当使用手机展示二维码被识别时,由于手机屏幕会反光,且手机本身具有亮光,会对二维码识读装置的图像获取造成干扰,影响二维码识别,甚至会失灵,需要多次识别,效率较低,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识别载体的二维码识读装置,包括用于二维码载体伸入的二维码入口、二维码识读模块、补光灯和处理器,所述二维码识读模块、补光灯均和处理器电连接,还包括载体识别模块,所述载体识别模块和处理器电连接,所述载体识别模块用于感应二维码载体的材质。
进一步地,在二维码入口的两侧设有至少一对红外对管,所述红外对管与处理器电连接,通过红外对管检测二维码入口是否有物体伸入;所述红外对管包括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所述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分别设置在二维码入口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载体识别模块包括感应线圈和检测电路单元,所述感应线圈与检测电路单元电连接,所述检测电路单元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载体识别模块利用感应线圈感应载体的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二维码识读模块设置在以二维码入口作为分界的其中一侧,所述载体识别模块设置在二维码识读模块的同侧或相反一侧,所述补光灯设置在二维码识读模块的同侧。
进一步地,所述二维码入口水平设置,所述二维码识读模块设置于二维码入口的上侧,所述载体识别模块设置二维码入口的下侧,所述补光灯设置在二维码入口的上侧,所述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分别设置在二维码入口的上下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线圈设置在二维码入口的下侧。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包括主处理器和MCU处理器,所述MCU处理器和主处理器电连接,所述二维码识读模块、补光灯、载体识别模块和红外对管均和MCU处理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电路单元与MCU处理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对管设有两对。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线圈为方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二维码识读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还包括载体识别模块,其载体识别模块用于感应二维码载体的材质,通过载体识别模块和处理器电连接,使载体识别模块在识别到金属材质时反馈信号的处理器中,处理器相应控制补光灯为关闭状态,则摄像头拍摄手机等移动终端载体上的二维码则不会产生反光问题从而使二维码识读模块的识读电路对二维码的识读顺利进行,避免现有技术中由于反光造成识别不清需要多次识别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可识别载体的二维码识读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迪辰安仪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迪辰安仪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161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