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散热防震配电柜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13991.2 | 申请日: | 201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697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朝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尚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56 | 分类号: | H02B1/56;H02B1/54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白桂林 |
地址: |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板 本实用新型 柜本体 配电柜 防震 减震装置 双向散热 分体式 散热 顶置 小型电子元器件 侧面设置 垂直安装 散热性好 装置安装 低空间 柜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防震配电柜,涉及配电柜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柜本体,所述柜本体的一侧面设置有柜门,还包括顶置双向散热装置、安装板一、安装板二以及供小型电子元器件安装的分体式减震装置,所述顶置双向散热装置安装在柜本体上方,所述安装板一与安装板二垂直安装连接,所述分体式减震装置与安装板二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低空间散热性好以及防震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配电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防震配电柜。
背景技术
配电柜分动力配电柜和照明配电柜、计量柜,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配电柜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电动机控制中心用于负荷集中、回路较多的场合。它们把上一级配电设备某一电路的电能分配给就近的负荷。这级设备应对负荷提供保护、监视和控制。
配电柜内部安装的都是精密电子设备,工作时会产热,现有技术的散热配电柜在工作空间高度较低时,无法及时散热,容易使得热量在顶部堆积,造成二次加热,容易造成内部电子元器件损坏,同时现有技术在受到外部震动时,依靠整体减震来实现避震,但是整体避震意味着减震装置平时需要承受整个配电柜及其内部的重量,技术难度高,同时减震装置疲劳周期短,容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散热以及防震问题,提供一种散热防震配电柜。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散热防震配电柜,包括柜本体,所述柜本体的一侧面设置有柜门,还包括顶置双向散热装置、安装板一、安装板二以及供小型电子元器件安装的分体式减震装置,所述顶置双向散热装置安装在柜本体上方,所述安装板一与安装板二垂直安装连接,所述分体式减震装置与安装板二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分体式减震装置包括水平安装的减震弹簧一、竖直安装的减震弹簧二以及元器件连接板,所述元器件连接板通过减震弹簧一与安装板二连接,所述元器件连接板通过减震弹簧二互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板一与安装板二连接处有橡胶减振垫,所述元器件连接板带有橡胶减振垫。
作为优选,所述顶置双向散热装置包括带有水平通风口的散热壳、水平吹风的风扇以及向上抽风且带有导风筒的排气扇,所述风扇在散热壳内水平安装,所述排气扇通过导风筒与散热壳底部连接,所述导风筒置于柜本体内部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散热壳内部有一个梯形的出风腔。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现有技术的散热配电柜在工作空间高度较低时,由于配电柜一般是靠墙放置,易形成半封闭角落,无法及时散热,容易使得热量在顶部堆积,造成二次加热,容易造成内部电子元器件损坏,同时现有技术在受到外部震动时,依靠整体减震来实现避震,但是整体避震意味着减震装置平时需要承受整个配电柜及其内部的重量,技术难度高,同时减震装置疲劳周期短,容易损坏;本方案工作时,排气扇抽取柜本体内部的热空气向上排出至散热壳,由散热壳安装的风扇水平吹出,避免了热空气直接向上排出时,热空气停留在与外部建筑物的顶部及侧壁形成的半封闭空间中时间较长的情况,也就避免了散热不良,当受到外部震动时,柜本体受到的震动通过安装板一传递给安装板二,安装板二连接有分体式减震装置,安装板二受到的水平震动在向元器件连接板传递时,由减震弹簧一的弹性形变吸收,同样的,由减震弹簧二吸收安装板二受到的竖直方向的震动,对元器件连接板起到避震的效果,也就对元器件连接板上安装的电子设备起到了避震保护;本方案具有低空间散热性好以及防震的特点。
2、本实用新型中,现有技术通过散热壳、排气扇以及风扇对柜本体内部的热空气实现外排,同时避免了热空气在柜本体上方停留,但在使用风扇散热是存在风力盲区,使得散热效果不佳,本方案在散热壳内设置了梯形的出风腔,梯形结构使得风扇的风力盲区更小,并使得风扇的风力更为聚集,加强散热效果,使得散热效果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尚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尚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139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