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屏下指纹保护膜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12006.6 | 申请日: | 201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782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龚上玫;廖文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鑫博仕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29 | 分类号: | C09J7/29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刘晓敏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从上至下 使用层 贴合 指纹 本实用新型 保护层 保护膜 膜层 氟素离型膜 硅胶保护层 单层基材 方便操作 模切成型 热压成型 灵敏性 产能 硅胶 解锁 良率 吸附 反弹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屏下指纹保护膜,其包括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贴合的保护层、使用层和氟素离型膜层,所述保护层包括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贴合的PET保护膜层和硅胶保护层,所述使用层包括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贴合的HC涂层、SRF膜层和硅胶使用层;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合理,采用SRF膜层单层基材结构,有效简化整体结构,厚度薄,不仅有效提升屏下指纹解锁的灵敏性和准确性,而且工艺简单,容易模切成型,可以大幅度提高良率和产能,降低成本,更容易热压成型,不反弹,方便操作、贴粘,能较好吸附在全面屏的表面上,给使用带来方便,实用性强,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保护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屏下指纹保护膜。
背景技术
由于全面屏概念的流行,传统指纹解锁无论采用正面刮擦或按压方式解锁,还是采用背面解锁,都会影响手机等智能设备的外观。指纹识别需要指纹采集窗,势必会影响屏占比,因此屏下指纹应运而生。与传统的按键指纹解锁、后壳指纹解锁相比,屏下指纹解锁解决了全面屏的美观问题,现在市场的屏下指纹保护膜主要是PET+PET复合而成,这样结构的保护膜厚度普遍较厚,不符合轻薄的趋势,影响到屏下指纹解锁的灵敏性和准确性,同时其的工艺复杂,成品良率低,成本高,不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厚度薄的屏下指纹保护膜。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屏下指纹保护膜,其包括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贴合的保护层、使用层和氟素离型膜层,所述保护层包括PET保护膜层和硅胶保护层,所述PET保护膜层和硅胶保护层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贴合,所述使用层包括HC涂层、SRF膜层和硅胶使用层,所述HC涂层、SRF膜层和硅胶使用层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贴合。氟素离型膜能保持硅胶使用层的表面干净,避免粘上其它杂物,且易于剥离,给使用带来方便,实用性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使用层还包括有PET使用层和OCA胶层,所述HC涂层、PET使用层、OCA胶层、SRF膜层和硅胶使用层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SRF膜层的厚度为50~80微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HC涂层的厚度为2~5微米。所述HC涂层优选为纳米硬涂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硅胶保护层的厚度为10~20微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硅胶使用层的厚度为10~60微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PET使用层的厚度为20~100微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合理,采用SRF膜层单层基材结构,有效简化整体结构,厚度薄,不仅有效提升屏下指纹解锁的灵敏性和准确性,而且工艺简单,容易模切成型,可以大幅度提高良率和产能,降低成本;同时还可以采用SRF膜层与PET使用层相复合结构,相对于传统双层PET复合结构,可以降低材料整体的挺度,增强膜的柔软度,更容易热压成型,不反弹,方便操作、贴粘,能较好吸附在全面屏的表面上,给使用带来方便,实用性强,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屏下指纹保护膜,其包括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贴合的保护层1、使用层2和氟素离型膜层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鑫博仕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鑫博仕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120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