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轮式车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舱体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07851.4 | 申请日: | 201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582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郑虹;方程;杨兆国;周宇飞;李晔;陈才;王建兵;初丛莹;于红;范喜龙;蔡丛;石海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9/00 | 分类号: | B62D29/00;B62D27/02;B62D27/06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王薇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舱体 碳纤维复合材料 粘接 顶盖 包裹架 后地板 轮式车 前地板 右侧围 后围 前围 螺母 本实用新型 双轴向织物 碳纤维零件 螺栓 拉铆螺母 拉铆螺栓 内外表面 斜纹织物 圆形树脂 粘接位置 装配效率 结构胶 轻量化 碳纤维 中间层 凸台 疲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式车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舱体,其特征在于:顶盖、左侧围、右侧围、前围、后围、前地板、后地板和包裹架的内外表面层采用碳纤维斜纹织物,中间层采用单向带和双轴向织物;顶盖、左侧围、右侧围、前围、后围、前地板、后地板和包裹架的需要粘接位置均设有粘接边缘,在粘接边缘上均设有圆形树脂凸台。其舱体中的所有部件均为碳纤维复合材料,而且零件数量大幅减少,极大程度上实现舱体的轻量化。碳纤维零件之间采用结构胶粘接,提高部件的疲劳强度。舱体中的螺栓和螺母为拉铆螺栓和拉铆螺母,能够提高装配效率,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式车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舱体,属于汽车车身领域。
背景技术
基于节约石油资源和降低的要求,轮式车的深度轻量化已是迫在眉睫。由于树脂纤维混合材料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等优异的性能特点,能够有效地达到制造轻质舱体的目的。
制造轮式车的舱体,在材料方面可采用高强钢、镁合金和铝合金等等。但是由于金属材料密度高,所制造出来的舱体较笨重,同时由于金属材料成型工艺的局限性导致对制品造型有限制,而且完成一定深度、曲面或不等厚的造型,金属舱体成型需要制造多套模具、经过多道工序来完成,而且要通过高温、多点焊接或多点铆接等方式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轮式车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舱体,可应用于电动、混动、燃料电池做为能源的轮式三厢车上,达到降低重量、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式车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舱体,以实现最大程度上的轻量化,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轮式车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舱体,包括顶盖、左侧围、右侧围、前围、后围、前地板、后地板和包裹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盖、左侧围、右侧围、前围、后围、前地板、后地板和包裹架均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采用结构胶粘接组成舱体;其中顶盖、左侧围、右侧围、前围、后围、前地板、后地板和包裹架的内外表面层采用碳纤维斜纹织物,中间层采用单向带和双轴向织物;顶盖、左侧围、右侧围、前围、后围、前地板、后地板和包裹架的需要粘接位置均设有粘接边缘,粘接边缘的宽度为20mm~40mm;在粘接边缘上均设有圆形树脂凸台,树脂凸台的直径为10mm~15mm,高度为0.5mm~2mm,沿粘接边缘的间隔为100mm~200mm。
所述的左侧围和右侧围均由侧围外板、侧围内板和轮罩外板粘接而成;其中侧围外板、侧围内板和轮罩外板均为一体成型的单独部件,侧围外板和侧围内板粘接之后在A柱、B柱、C柱、侧围上边梁和侧围门槛处均形成腔体结构,侧围内板后部与轮罩外板组成轮罩部结构。
所述的左侧围和右侧围的A柱和B柱均设有金属加强板, A柱加强板和B柱加强板粘接于侧围外板的A、B柱空腔中;所述的A柱加强板和B柱加强板的截面呈U形,整体形面与侧围外板的A柱和B柱的内腔形面贴合。
所述的侧围外板和侧围内板中均设有铺层搭接区,铺层搭接区的位置处于侧围上边梁和侧围门槛与A柱和B柱的交接处。
所述的前地板为一体成型的单独部件,周圈均向上翻边;其中左右两侧翻边至侧围门槛的上表面,与侧围门槛的内侧面完全重合,使得前地板整体呈盆形结构。
所述的前地板中包含前座椅横梁和后座椅横梁,座椅横梁采用夹层结构,与前地板集成一体,夹层结构中包含夹层芯材和座椅固定螺母板。
所述的夹层芯材为硬质泡沫,表观密度为100kg/m3~200kg/m3。
所述的舱体中碳纤维复合材料部件粘接用结构胶的剪切模量为100MPa~200MPa;结构胶的剪切模量为400MPa~700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078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及其前风窗与前围板搭接结构
- 下一篇:林业苗木运输车防护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