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工插秧辅助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06226.8 | 申请日: | 2018-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206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占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稻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C11/00 | 分类号: | A01C11/00;B63B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孙辉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秧 驱动电机 驱动轮 蓄电池 本实用新型 驱动装置 输出轴连接 驱动 插秧效率 容纳空间 传统的 电连接 轮转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插秧辅助舟,该人工插秧辅助舟包括秧舟和驱动装置,秧舟的内部形成供插秧人员乘坐的容纳空间,驱动装置包括蓄电池、驱动电机和驱动轮,驱动轮设置于秧舟的外侧底部,且驱动轮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驱动电机与蓄电池电连接,用于驱动驱动轮转动。与传统的人工插秧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工插秧辅助舟具有插秧效率高、能降低人工插秧作业强度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插秧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人工插秧辅助舟。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最多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的南方及东北地区广泛种植,水稻种植时插秧往往较为麻烦,现有技术中有各种各样的自动插秧机,但是自动插秧机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例如,自动插秧机在一些小面积的梯田适用性较差,再者机械插秧较人工插秧而言对水稻苗的根部损伤较大,不利于水稻苗的扎根和返青。而在我国春季温度较低的东北稻区而言,水稻苗扎根和返青尤为重要,传统的人工插秧有着不可取代的优势,但传统人工插秧速度较低,工人需要不停地弯腰插秧,劳动强度较大。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插秧辅助舟。
该人工插秧辅助舟具有结构小巧简单、能降低人工插秧劳动强度的优点。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为一种人工插秧辅助舟,该人工插秧辅助舟包括秧舟和驱动装置,
所述秧舟的内部形成供插秧人员乘坐的容纳空间,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蓄电池、驱动电机和驱动轮,
所述驱动轮设置于所述秧舟的外侧底部,且所述驱动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转动。
另外,第二技术方案的人工插秧辅助舟,在第一技术方案的人工插秧辅助舟基础上,所述人工插秧辅助舟还包括两个控制开关,且两个所述控制开关分别设置于所述秧舟的顶部两端,并联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启停状态。
另外,第三技术方案的人工插秧辅助舟,在第二技术方案的人工插秧辅助舟基础上,所述驱动电机为步进电机。
另外,第四技术方案的人工插秧辅助舟,在第一技术方案的人工插秧辅助舟基础上,在所述驱动轮的外周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拨片。
另外,第五技术方案的人工插秧辅助舟,在第四技术方案的人工插秧辅助舟基础上,所述驱动轮设置为两个,且两个所述驱动轮分别设置于所述秧舟外侧底部的两端。
另外,第六技术方案的人工插秧辅助舟,在第一技术方案的人工插秧辅助舟基础上,所述秧舟还包括座椅,且所述座椅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的中部。
另外,第七技术方案的人工插秧辅助舟,在第一技术方案的人工插秧辅助舟基础上,所述秧舟还包括挂钩,且所述挂钩设置于所述秧舟外侧的顶部。
另外,第八技术方案的人工插秧辅助舟,在第一技术方案的人工插秧辅助舟基础上,所述秧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秧舟的外侧底部的调向拨片,且在所述秧舟的内部设置有控制所述调向拨片转动的调向装置。
另外,第九技术方案的人工插秧辅助舟,在第八技术方案的人工插秧辅助舟基础上,所述调向装置包括连接转轴和工形调向盘,
所述连接转轴的一端与所述工形调向盘连接,所述连接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调向拨片连接,且所述工形调向盘设置于所述秧舟的内侧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稻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稻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062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水稻种植装置
- 下一篇:移栽机分苗栽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