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止绕组引线交叉的变压器骨架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06088.3 | 申请日: | 2018-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167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刘昊;白中涛;胡隆彪;王金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奥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30 | 分类号: | H01F27/3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1 | 代理人: | 张学群;檀林清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芯槽 初级骨架 骨架层 本实用新型 变压器骨架 初级导线 次级骨架 绕组引线 绕线槽 全自动化生产 初级线圈 初级引脚 次级线圈 横向贯通 间隙形成 挂线柱 槽槽 凸台 外壁 变压器 贯通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绕组引线交叉的变压器骨架,包括横向贯通的磁芯槽设于磁芯槽两端的骨架层,所述磁芯槽的外壁与所述骨架层形成供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绕设的绕线槽;所述骨架层包括设于所述磁芯槽一端的第一初级骨架和位于其另一端的第二初级骨架与次级骨架;所述第一初级骨架、第二初级骨架和次级骨架行于所述磁芯槽的轴,每个所述凸台上连接纵向的初级引脚,其端部设有初级挂线柱,相邻所述凸台之间的间隙形成贯通的初级导线槽;所述初级导线槽槽底的高度不高于所述绕线槽的表面。本实用新型能实现变压器全自动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器用变压器,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止绕组引线交叉的变压器骨架。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电力输出配电器系统中重要的电器件,其主要包括磁芯、变压器骨架、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输送电能。初级线圈用于与交流电源相连接,缠绕在变压器骨架的绕线槽上,次级线圈用于输出感应电势,缠绕在初级线圈外侧,通过在次级线圈设置多个线圈绕组,可以改变输出电势的电势等级。但是,如图4所示,初级线圈的引线611沿骨架侧壁斜向上爬设至过线槽后绕设在初级引脚上,致使引线611会与次级线圈62会产生45°或90°交叉,并能产生拉伸力,易导致次级线圈的绝缘层因应力而产生破损,从而发生漏电、电击等危险。
基于上述问题,安规标准GB4943.1《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的第2.10.5.12 条款中关于绕组组件中的绕组线规定:当绕组组件中两根绕组线或一根绕组线和另一根导线接触并相互成45°~90°角之间任一角度,并承受绕组拉伸,则应当提供机械应力防护,例如这种保护可以通过绝缘套管或片状材料或使用绝缘要求层数的两倍来提供物理隔离。
由此,现有技术生产中通常在次级线圈的受应力部位加设一层绝缘体进行防护,绝缘体可以是绝缘套管或绝缘胶带,绝缘体是在生产过程中,由工人一个一个地将绝缘体人工套设或包覆在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上,存在以下缺陷:(1)因工人个体经验差异使加工后的变压器品质不可控,质量参差不齐,导致不良品流出;(2)不能实现变压器全自动化生产,生产效率差,产能低;(3)人工成本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实现变压器全自动化生产的防止绕组引线交叉的变压器骨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绕组引线交叉的变压器骨架,包括横向贯通的磁芯槽设于磁芯槽两端的骨架层,所述磁芯槽的外壁与所述骨架层形成供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绕设的绕线槽;所述骨架层包括设于所述磁芯槽一端的第一初级骨架和位于其另一端的第二初级骨架与次级骨架;所述第一初级骨架、第二初级骨架和次级骨架行于所述磁芯槽的轴,每个所述凸台上连接纵向的初级引脚,其端部设有初级挂线柱,相邻所述凸台之间的间隙形成贯通的初级导线槽;所述初级导线槽槽底的高度不高于所述绕线槽的表面。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初级导线槽为水平开设或自靠近所述绕线槽的一端向另一端斜向下的方式开设。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凸台靠近所述绕线槽一端的顶部沿纵向向上延伸形成用于对次级线圈限位的挡板。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次级骨架上设有若干间距排布的次级过线槽和与次级过线槽对应设置的次级引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奥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奥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060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止绕组引线交叉的变压器骨架
- 下一篇:便于组装的开关电源变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