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石墨模具冷却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905581.3 | 申请日: | 2018-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547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 发明(设计)人: | 庞广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东麟碳素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B21/02 | 分类号: | F25B21/02;F25D1/02;F25D1/00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永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74 | 代理人: | 曾婉忆 |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冷气 上模 冷却 下模 进气口 水泵 本实用新型 冷却结构 石墨模具 气冷腔 水冷腔 支架 半导体制冷片 顶端安装 顶端设置 控制面板 冷却效率 内部安装 进气管 进水管 进水口 气冷 延伸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墨模具冷却结构,包括上模、下模、水冷腔和气冷腔,所述下模的一侧设置有支架,且支架的顶端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所述水泵的另一侧设置有进水管,所述下模的顶端设置有上模,且上模的一侧设置有冷气发生室,所述冷气发生室的内部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且冷气发生室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延伸至冷气发生室的内部,所述冷气发生室的另一侧设置有进气管,所述上模的另一侧安装有控制面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水冷腔和气冷腔,水冷冷却效果虽然好,但冷却速度却太快,适用于需要冷却速度快的部位,气冷冷却缓慢,适用于冷却速度慢的部位,二者相互配合,大大提升了冷却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冷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石墨模具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模具行业飞速发展,石墨材料、新工艺和不断增加的模具工厂不断冲击着模具市场,石墨以其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能逐渐成为模具制作的首选材料,现需要一种石墨模具冷却结构。
第一,传统的石墨模具冷却结构结构强度较低,在遇到剧烈温差的时候模具可能会被损坏。
第二,传统的石墨模具冷却结构冷却效果差,不能对石墨模具进行快速的降温冷却。
第三,传统的石墨模具冷却结构冷却效率低,不能根据模具内材料的不同而改变冷却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模具冷却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结构强度低、冷却效果差、冷却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石墨模具冷却结构,包括上模、下模、水冷腔和气冷腔,所述下模的一侧设置有支架,且支架的顶端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所述水泵的另一侧设置有进水管,且进水管下方的下模上设置有出水管,所述下模的顶端设置有上模,且上模的一侧设置有冷气发生室,所述冷气发生室的内部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且冷气发生室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延伸至冷气发生室的内部,所述冷气发生室的另一侧设置有进气管,所述上模的另一侧安装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的内部安装有单片机,所述下模内部的底端和半导体制冷片内部的顶端均匀设置有散热孔,所述下模的内部设置有水冷腔,所述上模的内部设置有气冷腔,且气冷腔内部的顶端和底端均匀设置有挡风板,所述进气管远离冷气发生室的一侧穿过气冷腔的侧壁并延伸至气冷腔的内部,所述气冷腔远离进气管的一侧设置有出气管,且出气管远离气冷腔的一侧穿过冷气发生室的侧壁并延伸至冷气发生室的内部,所述水冷腔和气冷腔的侧壁上均设置有螺旋橡胶柱,所述控制面板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单片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进气口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水泵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散热孔呈等间距分布。
优选的,所述冷气发生室与上模之间构成焊接一体化结构。
优选的,所述支架与下模之间构成拆卸安装结构。
优选的,所述水冷腔的内部均匀设置有水冷管,所述进水管远离水泵的一侧穿过水冷腔的侧壁并延伸至水冷腔的内部与水冷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水管与水冷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水冷管呈“S”形。
优选的,所述螺旋橡胶柱呈螺旋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石墨模具冷却结构结构合理,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水冷腔和气冷腔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螺旋橡胶柱,螺旋橡胶柱呈螺旋状且等间距分布,可以极大的提升该石墨模具的强度,防止石墨模具因冷却速度较快,温度差异过大而产生损坏。
2、通过设置有水冷腔,水冷腔内部的水冷管呈“S”形,增大接触面积,同时通过设置有气冷腔,气冷腔内部的顶端和底端均匀设置有挡风板,使风道也呈“S”形,冷风与模具的接触面积提高,并且冷风作用后变成热风继续循环至气冷腔内,提升了冷却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东麟碳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东麟碳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055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