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3D水稻根系表型观测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04124.2 | 申请日: | 2018-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14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朱腾飞;李玉红;苏军;曾楠楠;张艺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分类号: | A01G31/02 |
代理公司: | 35100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培养容器 根系 种植孔 表型 观测 观测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 固定作用 节约资源 内部设置 生长表型 水稻根系 透明容器 透明状态 上端盖 生长势 抗性 省时 水中 下端 省力 嵌入 还原 拍照 直观 生长 土壤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3D水稻根系表型观测辅助装置,包括培养容器,所述培养容器的内部设置有培养珠,所述培养容器的上方设置有T型的种植孔板,种植孔板的下端嵌入培养容器内部,种植孔板的上端盖在培养容器上。该装置利用培养珠的固定作用以及其在水中呈透明状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还原根系在土壤的生长表型,使根系的观测更加直观精确,对于植物的生长势、抗性与根系表型的关系更加准确,此外,根系的生长和表型观测均在同一培养容器当中,与现有生长期结束后需要转移至透明容器中拍照,更省时省力、节约资源、效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技术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水稻根系表型观测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实验水稻的培养方式以营养液的水培为主,其主要技术方案如下:将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元素、铁盐按照一定的比列加水配制成营养液并倒入生长容器中。将进行过萌发处理的水稻种子置于营养液中进行培养。待其生长周期结束后,利用装满清水的玻璃透明器皿,对其根系进行拍照,通过图片对其根系的长度、数量、表面积进行观测分析。上述方法存在的缺点:(1)根系表型在生长势、抗倒伏、抗旱性等方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现有营养液的水培方式对于根系形态的生长没有稳定作用,导致根系无固定状态,对于根系表型的分析存在一定的偏差。(2)生长期结束后,观测根的表型需要将其转移至透明玻璃器皿中进行拍照。一定程度上,耗费时间,浪费人力物力,更不利于大批量实验的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3D水稻根系表型观测辅助装置,该装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还原根系在土壤的生长表型,可以使根系的观测更加直观精确,对于植物的生长势、抗性与根系表型的关系更加准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3D水稻根系表型观测辅助装置,包括培养容器,所述培养容器的内部设置有培养珠,所述培养容器的上方设置有T型的种植孔板,种植孔板的下端嵌入培养容器内部,种植孔板的上端盖在培养容器上。
进一步地,所述培养容器的材质为透明玻璃。
进一步地,所述培养珠的材质为透明吸水性树脂,用于固定水稻根系。
进一步地,所述种植孔板的中部均匀设置有通孔,通孔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放置种子的隔板,用于放置水稻种子,隔板上均匀设置有小孔,用于培养液浸没种子。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该装置利用培养珠的固定作用以及其在水中呈透明状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还原根系在土壤的生长表型,使根系的观测更加直观精确,对于植物的生长势、抗性与根系表型的关系更加准确,此外,根系的生长和表型观测均在同一培养容器当中,与现有生长期结束后需要转移至透明容器中拍照,更省时省力、节约资源、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种植孔板、2-培养容器、3-培养珠、4-通孔、5-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参考图1
一种3D水稻根系表型观测辅助装置,包括培养容器2,所述培养容器2的内部设置有培养珠3,所述培养容器2的上方设置有T型的种植孔板1,种植孔板1的下端嵌入培养容器2内部,种植孔板1的上端盖在培养容器2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培养容器2的材质为透明玻璃。
本实施例中,所述培养珠3的材质为透明玻璃,用于固定水稻根系。
本实施例中,所述种植孔板1的中部均匀设置有通孔4,通孔4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放置种子的隔板5,隔板5上均匀设置有小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041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