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铜镍片锂电池连接片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903537.9 | 申请日: | 2018-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161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 发明(设计)人: | 戚孟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聚天合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关家强 |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上连接片 电池 电池连接片 均匀设置 下连接片 电池槽 连接片 锂电池 壳体 铜镍 焊接 匹配 壳体左右两侧 导电性 本实用新型 不锈钢外壳 弹簧收缩 底部内壁 电池顶端 电阻焊接 顶端设置 工作效率 固定装置 固定作用 过流能力 活动设置 布风板 相邻面 有效地 纯镍 弹簧 电芯 卡块 两组 内腔 内阻 镍片 贴合 铜片 外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池连接片技术领域的一种铜镍片锂电池连接片,包括壳体,且电池槽的内腔均匀设置有电池,左右相邻两组所述电池的相邻面设置有布风板,且电池槽的底部内壁均匀设置有与电池相匹配的下连接片,且下连接片的顶端设置有弹簧,所述壳体的顶部活动设置有上连接片,所述壳体左右两侧外壁的顶部均设置有与上连接片相匹配的固定装置,该装置通过镍片用于和电池顶端的电芯不锈钢外壳电阻焊接,铜片用于过流,有效地降低了纯镍电池连接片的内阻,增强了过流能力,大大提升了导电性,拉动弹簧收缩,将卡块向下拉动,使上连接片与电池的顶端紧紧贴合,对上连接片起到固定作用,方便了焊接,提高了焊接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连接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铜镍片锂电池连接片。
背景技术
锂电池被广泛应用作为新能源行业,如汽车、物流车、大型移动储能等,单个锂离子电芯首先被组装成电池模组或者直接组装成电池包,电芯与电芯之间、模组与模组之间通过导体连接,实现电池的串并联,用于实现串并联的导体零件称为锂电池连接片;现行主流的电芯的极耳材质一般有不锈钢和铝两种;以18650为代表性的电芯,其极耳一般为不锈钢材质,因此,这类电芯连接片我们会选择镍片材质,而不是铜,这是因为铜的晶体结构和不锈钢的差别较大;随着电芯容量及放电倍率的增加,单纯靠镍汇流片过载已经越来越吃劲,且在焊接连接片时,连接片和电池容易出现偏移,造成焊接点出错,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铜镍片锂电池连接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镍片锂电池连接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铜镍片锂电池连接片,包括壳体,壳体内腔的顶部开设有电池槽,壳体内腔的底部开设有通风腔,通风腔的左右两侧壁均开设有进风口,通风腔内腔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引风机,且电池槽的内腔均匀设置有电池,左右相邻两组电池的相邻面设置有布风板,且布风板的底端贯穿电池槽的底部内壁,且布风板的底端延伸至通风腔的内腔,布风板左右两侧壁的底部和电池槽内侧壁的底部均设置有与电池相匹配的托块,且电池槽的底部内壁均匀设置有与电池相匹配的下连接片,且下连接片的顶端设置有弹簧,且弹簧的顶侧壁与电池的底侧壁贴合,壳体的顶部活动设置有上连接片,且上连接片的底侧壁与电池的顶端连接,壳体左右两侧外壁的顶部均设置有与上连接片相匹配的固定装置。
优选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壳体,固定壳体左侧壁的底部与壳体外侧壁的顶部连接,固定壳体内腔的顶部活动插接有活塞块,活塞块的底侧壁与固定壳体的底侧内壁之间设置有拉动弹簧,活塞块内腔的左侧设置有卡块,且卡块的左端贯穿固定壳体的左侧壁,卡块底侧壁的左侧与上连接片的顶侧壁贴合,卡块的右侧壁与活塞块右侧内壁之间设置有推动弹簧。
优选的,上连接片包括镍片,且镍片的底侧壁与电池连接,且镍片与电池的连接处开设有容纳槽,且容纳槽的前侧内壁均匀设置有两组连接片,且连接片的底侧壁与电池的顶侧壁连接,且镍片的前侧壁设置有铜片。
优选的,布风板包括中空板体,且中空板体的底端贯穿电池槽的底侧壁,且中空板本上均匀开设有通风孔,且中空板体的左右两侧外壁均匀设置有半圆形凸粒。
优选的,左右两侧进风口内腔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置有过滤网,左右两侧进风口内腔相邻面均匀设置有挡板,且挡板从上到下依次呈线性排列,且挡板远离引风机的一侧向下倾斜。
优选的,卡块包括卡块本体,且卡块本体的左侧壁设置有导向块,且导向块的高度从右到左逐渐减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装置通过镍片用于和电池顶端的电芯不锈钢外壳电阻焊接,铜片用于过流,有效地降低了纯镍电池连接片的内阻,增强了过流能力,有效地降低了纯镍电池连接片的接触电阻,大大提升了导电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聚天合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聚天合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035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纯电动大巴车电源输出用连接片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铜镍复合镍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