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移动病人的CT扫描床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97116.X | 申请日: | 2018-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327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姜紫曦;王书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6/04 | 分类号: | A61B6/04;A61B6/03 |
代理公司: | 50239 重庆市诺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熊军 |
地址: | 11000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矩形凹槽 竖槽 圆孔 本实用新型 矩形支撑块 便于移动 第二圆孔 圆型凹槽 床面 滚轮 卡接 设备技术领域 底座右侧壁 边缘铰接 底座两侧 滑动卡接 结构结构 对齐 侧壁 长杆 短边 内壁 底座 扫描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扫描相关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移动病人的CT扫描床,包括床面和底座,床面四个角底部固定有支柱,支柱底部设有滚轮,底座两侧沿短边方向开设有矩形凹槽,支柱和滚轮卡接在矩形凹槽内,矩形凹槽右侧边缘铰接有矩形支撑块,底座右侧壁上位于矩形凹槽外侧开设有C型凹槽,C型凹槽包括外侧竖槽和内侧竖槽,内侧竖槽靠近矩形凹槽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圆孔,矩形支撑块的右侧与第一圆孔对齐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圆孔,矩形凹槽与C型凹槽相对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圆型凹槽,C型凹槽内配合卡接有L型插销,L型插销的长杆部分依次滑动卡接在第一圆孔、第二圆孔和第一圆型凹槽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结构简单,便于移动病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扫描相关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移动病人的CT扫描床。
背景技术
CT指的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它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根据所采用的射线不同可分为:X射线CT(X-CT)、超声CT(UCT)以及γ射线CT(γ-CT)等。
CT是用X射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射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图像形成的处理有如对选定层面分成若干个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称之为体素。扫描所得信息经计算而获得每个体素的X射线衰减系数或吸收系数,再排列成矩阵,即数字矩阵,数字矩阵可存贮于磁盘或光盘中。经数字/模拟转换器把数字矩阵中的每个数字转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块,即像素,并按矩阵排列,即构成CT图像。所以,CT图像是重建图像。每个体素的X射线吸收系数可以通过不同的数学方法算出。
CT的工作程序是这样的:它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应用灵敏度极高的仪器对人体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所获取的数据输入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就可摄下人体被检查部位的断面或立体的图像,发现体内任何部位的细小病变。
进行CT扫描时需要人平躺在CT床上,然后CT床移动至CT发出X射线的仪器底部进行照射,对于在住院期间无法自行站立的卧床病人,一般先将病人移动至移动病床上,推至CT室,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多个人一起抬动病人,将病人抬起至CT床上,然后进行CT拍摄。由于移动病床无法与CT床完全靠在一起,抬动病人时经常需要将病人抬动一小段距离然后放到CT床上,这样的方式一方面比较费力,另一方面容易发生过大的晃动,对病人不利。
实用新型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移动病人的CT扫描床,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的CT床结构简单,不便于移动病人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便于移动病人的CT扫描床,包括床面和底座,所述床面四个角底部固定有支柱,所述支柱底部设有滚轮,所述底座两侧沿短边方向开设有矩形凹槽,所述支柱和滚轮卡接在所述矩形凹槽内,所述矩形凹槽右侧边缘铰接有矩形支撑块,所述底座右侧壁上位于所述矩形凹槽外侧开设有C型凹槽,所述C型凹槽包括外侧竖槽和内侧竖槽,所述内侧竖槽靠近所述矩形凹槽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圆孔,所述矩形支撑块的右侧与所述第一圆孔对齐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圆孔,所述矩形凹槽与所述C型凹槽相对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圆型凹槽,所述C型凹槽内配合卡接有L型插销,所述L型插销的长杆部分依次滑动卡接在第一圆孔、第二圆孔和第一圆型凹槽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底部固定有移动平台。
更进一步地,所述矩形支撑块上表面开设有第二圆型凹槽。
更进一步地,所述L型插销短杆部分底部固定有圆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971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CT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数字化医用x射线摄影系统的辅助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