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消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96935.2 | 申请日: | 2018-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123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大川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N1/10 | 分类号: | F01N1/10;F01N13/08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张建涛;车文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水区域 消声装置 内管 消声 管壁 消声材料 通孔 外管 水平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 状态时 配置 渗入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消声装置。该消声装置具备外管、和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外管内的内管,内管具有管壁上设置有消声材料的消声部,消声部被区分为消声区域和排水区域,排水区域是在内管被配置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状态时位于消声部的底部的区域,消声区域是消声部中除去排水区域后剩余的区域,消声区域内的内管的管壁上形成有用于消声的多个通孔,排水区域内的内管的管壁上未形成通孔。基于该消声装置,能防止水渗入消声材料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消声装置,特别是具有二重管结构的消声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燃料在发动机内燃烧而产生的废气从发动机的排气口通过排气管等被导入到催化转化器中进行净化后,经由消声装置排放到车外。
现有技术中,消声装置多为二重管结构。例如,图6所示的二重管结构的消声装置具有壳体(外管)10S、和配置在该壳体10S内的废气排放管(内管)20S。壳体10S被构成为,前端(靠近车辆前方的一端)与导入废气的废气导入管(未图示)连接并连通;后端(靠近车辆后方的一端)与排放废气的废气排放管20S连接;内部空间成为消声室11S。废气排放管20S被构成为两端开口的管状,其前端部分位于壳体10S内并与消声室11S连通;其后端部分穿过壳体10S后端的端壁12S延伸到外部。
另外,在废气排放管20S中,位于壳体10S内的后端部分的一部分管壁的外表面设置有消声材料21S,且该处的管壁上设置有许多通孔22S。
进入壳体10S内的废气在消声室11S中膨胀后压力降低,然后经由废气排放管20S排放到外部。由于废气中含有水蒸气,所以温度降低后水蒸气会变成冷凝水而积蓄在消声室11S的底部。通常,在废气的内压作用下或在车尾下倾时,冷凝水会如图6的箭头所示那样经由废气排放管20S流到外部。
然而,由于废气排放管20S中设置有消声材料21S的管壁上形成有许多通孔22S,所以从废气排放管20S底部流过的水很容易从这些通孔22S渗入到消声材料21S中。消声材料21S吸水之后消声效果会降低,在气温低的冬季若发生冻结则消声效果会更差。另外,废气排放管20S底部的通孔22S还会增大水流动时的阻力,使排水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水渗入消声材料中的消声装置。
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消声装置,该消声装置具备外管、和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外管内的内管,所述内管具有管壁上设置有消声材料的消声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部被区分为消声区域和排水区域,所述排水区域是在所述内管被配置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状态时位于所述消声部的底部的区域,所述消声区域是所述消声部中除去所述排水区域后剩余的区域,所述消声区域内的所述内管的管壁上形成有用于消声的多个通孔,所述排水区域内的所述内管的管壁上未形成所述通孔。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消声装置,由于消声部被区分为在内管的管壁形成有用于消声的多个通孔的消声区域、和在内管的管壁上未形成通孔的排水区域,该排水区域位于内管的底部,所以能够防止冷凝水从内管的底部(即,排水区域)流过时渗入到管壁上设置的消声材料中。
另外,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消声装置中,较佳为,在所述内管的内底面上形成有向下方凹陷并沿所述内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排水沟槽,所述排水区域是将所述消声部内的所述排水沟槽完全覆盖的区域。基于该结构,由于在内管的内底面上形成有排水沟槽,可以将水集中到排水沟槽内排出,所以内管的内底面中与水接触的部分的面积(圆周面)减小。由此,将排水沟槽完全覆盖的排水区域的范围缩小、消声区域的范围增大,从而既能防止水渗入到消声材料中,又能提高消声效果。
另外,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消声装置中,也可以采用所述排水区域内的所述内管的管壁外表面上未设置所述消声材料的结构。基于该结构,能减小水流动时的阻力从而提高排水效率,并且还能降低造价。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969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