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率的低压隔板套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893189.1 | 申请日: | 2018-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616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 发明(设计)人: | 李万军;李肖霞;牛庆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D25/28 | 分类号: | F01D25/28;F01D11/00;B23P6/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张狄峰 |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装配式 静叶 第三级 第一级 低压隔板 装配 半隔板 填隙 本实用新型 高效率 套装置 蒸汽泄漏 密封面 变形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率的低压隔板套装置,第一级装配式静叶、第二级装配式静叶和第三级装配式静叶分别与上半和下半隔板套进行装配;第一级装配式静叶汽封、第二级装配式静叶汽封和第三级装配式静叶汽封分别与第一级装配式静叶、第二级装配式静叶和第三级装配式静叶进行装配;第一级顶部汽封、第二级顶部汽封和第三级顶部汽封分别与上半和下半隔板套进行装配;第一级装配式静叶填隙条、第二级装配式静叶填隙条和第三级装配式静叶填隙条分别与第一级装配式静叶、第二级装配式静叶和第三级装配式静叶以及上半和下半隔板套进行装配。本实用新型能防止低压隔板套的密封面出现蒸汽泄漏,保证低压隔板套的刚度,防止产生变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率的低压隔板套装置,属于汽轮机的低压通流的部件。
背景技术
汽轮机实际运行时,进入低压内缸的蒸汽参数降低,导致蒸汽的容积流量增大,进而使得低压内缸的尺寸变大,总重量较大,使其整体的刚度降低,尤其在异常工况运行时,低压内缸易产生变形,使得支撑在低压内缸上的低压隔板套偏离原设计位置,导致低压内缸与低压隔板套的密封面出现泄漏,导致高参数蒸汽未做功而漏至下一级,使得通流效率降低,影响机组的经济运行,如申请号为201711341138.8的中国专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高效率的低压隔板套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率的低压隔板套装置,包括上半隔板套和下半隔板套,所述上半隔板套和下半隔板套均与低压内缸装配固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级装配式静叶、第二级装配式静叶、第三级装配式静叶、第一级顶部汽封、第二级顶部汽封、第三级顶部汽封、第一级装配式静叶汽封、第二级装配式静叶汽封、第三级装配式静叶汽封、第一级装配式静叶填隙条、第二级装配式静叶填隙条和第三级装配式静叶填隙条;所述上半隔板套与下半隔板套相固定,且第一级装配式静叶、第二级装配式静叶和第三级装配式静叶装配在上半隔板套和下半隔板套内,所述第一级装配式静叶、第二级装配式静叶和第三级装配式静叶分别通过第一级装配式静叶填隙条、第二级装配式静叶填隙条和第三级装配式静叶填隙条固定,所述第一级装配式静叶汽封、第二级装配式静叶汽封和第三级装配式静叶汽封分别安装在第一级装配式静叶、第二级装配式静叶和第三级装配式静叶内;所述第一级顶部汽封、第二级顶部汽封和第三级顶部汽封也装配在上半隔板套和下半隔板套内,且第一级顶部汽封、第二级顶部汽封、第三级顶部汽封分别与第一级装配式静叶、第二级装配式静叶、第三级装配式静叶相邻布置;所述上半隔板套和下半隔板套与低压内缸之间安装有第一级零间隙汽封圈和第二级零间隙汽封圈,所述第一级零间隙汽封圈和第二级零间隙汽封圈的内部设置有弹性部件,用于将第一级零间隙汽封圈和第二级零间隙汽封圈压向低压内缸,确保第一级零间隙汽封圈和第二级零间隙汽封圈与低压内缸始终接触,防止蒸汽泄漏。
进一步而言,所述上半隔板套和下半隔板套均为铸件加工而成,且均设置有中分面法兰;所述上半隔板套和下半隔板套通过连接螺栓、罩螺母、上球面垫圈和下球面垫圈相固定,所述连接螺栓依次贯穿上球面垫圈、下球面垫圈和上半隔板套并进入下半隔板套内,所述罩螺母套装于连接螺栓的端部,且罩螺母与上球面垫圈相接触。
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一级装配式静叶、第二级装配式静叶和第三级装配式静叶均由一定数量的单只叶片组成,所述单只叶片为锻件加工而成,且单只叶片分别安装在上半隔板套体和下半隔板套体内。单只叶片按照要求装配完成后,在叶片顶部与隔板套体的静叶槽中分别塞入静叶填隙条,以固定叶片。
进一步而言,所述低压内缸与上半隔板套或下半隔板套还通过径向销相固定,并通过防松螺栓对径向销进行固定;所述径向销为锻件加工而成,隔板套装置共包括两个径向销,用于与低压内缸装配时径向定位隔板套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931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制造的透平膨胀机蜗壳
- 下一篇:一种可调旋转涡轮增压器固定支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