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埋管布置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892713.3 | 申请日: | 2018-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080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 发明(设计)人: | 黄家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朗绿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F24T10/15;F25B30/06;F16L5/10;F16L5/00;F16L57/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郭桂峰 |
| 地址: | 200131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物 地埋管 窗井 本实用新型 布置结构 埋管 挡土墙结构 浇筑混凝土 影响建筑物 承重结构 建筑用地 连接末端 施工流程 影响问题 突起 固结 库侧 热泵 铺设 建造 贯穿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埋管布置结构,包括:地埋管和地库的窗井;地埋管铺设于建筑物下方的建筑用地;地埋管远离热泵一侧的连接末端沿建筑物的高度方向贯穿窗井的窗井地面并突起于窗井地面。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地库侧墙开洞对挡土墙结构应力的影响问题,且地面在建筑物中并不是承重结构,地面开洞不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强度。地埋管在建筑物未开始建造时便事先铺设在建筑物的下方,而后在浇筑混凝土形成地库地面,使得窗井地面与地埋管固结在一起形成一整体,无需开洞,便于施工,易于实现且不增加建筑物的施工流程,缩短了建筑物的工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埋管安装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地埋管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绿色建筑国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建筑物采用地源热泵这类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作为空调系统的冷热源。
现有地源热泵的地埋管主要通过穿侧墙进入窗井,需要在挡土墙上开很多洞,会影响挡土墙的承重能力,尤其是对于多层地库的建筑,侧墙开洞对挡土墙结构应力的影响很大。更甚的是,当外围支护与窗井侧墙相距较近时,地埋管从侧墙进入窗井会非常难施工。因此,怎样提供一种适用地库特别是多层地库的建筑物的地埋管进入窗井但不影响挡土墙结构且易于施工的技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埋管布置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地库侧墙开洞对挡土墙结构应力的影响问题,且地面在建筑物中并不是承重结构,地面开洞不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强度;更优的,地埋管在建筑物未开始建造时便事先铺设在建筑物的下方,而后在浇筑混凝土形成地库地面时,现浇的混凝土围绕地埋管,等混凝土凝固后将实现地埋管的固定,从而使得窗井地面与地埋管固结在一起形成一整体,无需开洞,便于施工,易于实现且不增加建筑物的施工流程,缩短了建筑物的工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地埋管布置结构,包括:
地埋管和地库的窗井;
所述地埋管铺设于建筑物下方的建筑用地;
所述地埋管远离热泵一侧的连接末端沿所述建筑物的高度方向贯穿所述窗井的窗井地面并突起于所述窗井地面。
本技术方案中,将地埋管从地库的地面引入窗井,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地库侧墙开洞对挡土墙结构应力的影响问题,且地面在建筑物中并不是承重结构,地面开洞不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强度;更优的,地埋管在建筑物未开始建造时便事先铺设在建筑物的下方,而后在浇筑混凝土形成地库地面时,现浇的混凝土围绕地埋管,等混凝土凝固后将实现地埋管的固定,从而使得窗井地面与地埋管固结在一起形成一整体,无需开洞,便于施工,易于实现且不增加建筑物的施工流程,缩短了建筑物的工期。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保护套管,所述保护套管套设于所述连接末端的外侧;所述保护套管贯穿所述窗井地面,所述保护套管的外侧壁周设有径向延展的止水钢板,所述止水钢板埋设于所述窗井地面。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保护套管保护地埋管,避免浇筑地库施工过程中对地埋管的破坏,如混凝土模板的安装和拆卸,地库地面(包括窗井地面)混凝土流动或抚平过程中对其的冲击等,保证了地埋管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更优的,止水钢板的设置可有效避免地下渗水或结构冷凝水的上升而进入地库(或窗井) 地面上,导致地库潮湿,甚至积水,影响室内环境,容易滋生病菌,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止水环,所述连接末端的两端分别套设有所述止水环,所述止水环埋设于所述窗井地面。
本技术方案中,止水环的设置有效避免了地下渗水或结构冷凝水的上升而进入地库(或窗井)地面上,导致地库潮湿,甚至积水,影响室内环境,容易滋生病菌,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朗绿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朗绿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927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