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汽车备胎盖板的收口切边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889870.9 | 申请日: | 2018-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802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 发明(设计)人: | 杨新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瀚皋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33/04 | 分类号: | B29C33/04;B29C43/40;B29C43/52;B29L3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孙腾 |
| 地址: | 226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上模 盖板 冲刀 产品轮廓 收口 汽车备胎 冷却板 下模 加热机构 冷却机构 切边模具 备胎 切边 一体成型设计 本实用新型 加热上模 外周轮廓 隔热层 模产品 下模合 腔内 有压 周圈 冷却 容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备胎盖板的收口切边模具,它包括上模、下模,上模与下模合模接触共同构成一容纳备胎盖板的型腔,所述的型腔内一周圈设置有上模产品轮廓冲刀,上模产品轮廓冲刀一体成型设计在上模上,上模产品轮廓冲刀与成品备胎盖板的外周轮廓一致,上模产品轮廓冲刀内侧设置有压薄收口;所述的上模内设置有加热机构,加热机构加热上模产品轮廓冲刀与压薄收口,下模内设置有冷却机构,冷却机构冷却下模,在上模底部嵌装有冷却板,冷却板位于模产品轮廓冲刀内侧,且冷却板与上模之间设置隔热层。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解决了汽车备胎盖板的收口切边问题,同时实现汽车备胎盖板的切边与收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备胎盖板的收口切边模具。
背景技术
在汽车配饰加工过程中,汽车备胎盖板切边与收口分两个步骤实现,操作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汽车备胎盖板的收口切边模具,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解决了汽车备胎盖板的收口切边问题,实现汽车备胎盖板边缘热压封口并切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汽车备胎盖板的收口切边模具,它包括上模、下模,上模与下模合模接触共同构成一容纳备胎盖板的型腔,所述的型腔内一周圈设置有上模产品轮廓冲刀,上模产品轮廓冲刀一体成型设计在上模上,上模产品轮廓冲刀与成品备胎盖板的外周轮廓一致,上模产品轮廓冲刀内侧设置有压薄收口;所述的上模内设置有加热机构,加热机构加热上模产品轮廓冲刀与压薄收口,下模内设置有冷却机构,冷却机构冷却下模,在上模底部嵌装有冷却板,冷却板位于模产品轮廓冲刀内侧,且冷却板与上模之间设置隔热层。
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和细化,所述的上模内盘绕设置有加热流道,且上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一进口、第一出口分别连通加热流道两端,加热介质通过第一进口流经加热流道,再从第一出口流出,循环流动,共同构成所述的加热机构;所述的下模内盘绕设置有第一冷却流道,且下模上分别设置有第二进口、第二出口,冷却介质通过第二进口流经第一冷却流道,再从第二出口流出,循环流动,共同构成所述的冷却机构。
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和细化,所述的冷却板内盘绕设置有第二冷却流道,且在冷却板上设置有第三进口、第三出口,第三进口、第三出口分别连通第二冷却流道,加热介质通过第一进口流经加热流道,再从第一出口流出,循环流动,冷却冷却板。
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和细化,所述的加热介质为160℃的热油,冷却介质为冷却水。
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和细化,所述的备胎盖板由PP蜂板加工制成。
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和细化,所述的压薄收口为宽3-5mm的不规则斜坡面。
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和细化,所述的隔热层为隔热板形成。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效益:上模产品轮廓冲刀实现汽车备胎盖板边缘热压封口并切断;加热机构加热上模产品轮廓冲刀与压薄收口,冷却板冷却汽车备胎盖板,冷却机构冷却下模,在冷热相互作用下以及在上模与下模合模接触,压薄收口对汽车备胎盖板的边缘热压封口;上模产品轮廓冲刀对汽车备胎盖板的边缘切断。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汽车备胎盖板的收口切边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用于汽车备胎盖板的收口切边模具半剖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上模1下模2型腔3冷却板4上模产品轮廓冲刀5隔热层6压薄收口7。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瀚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瀚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898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