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岸边面源污染净化功能的生态驳岸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82952.0 | 申请日: | 2018-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290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晏潞;蒋元清;刘青;周鑫;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A01G20/00;C02F3/32;C02F3/34;C02F101/20;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6122 | 代理人: | 欧阳沁 |
地址: | 330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草皮种植 生态 种植土层 填料层 上端 下端 净化功能 面源污染 储水槽 沸石层 砾石层 陶粒层 岸边 不锈钢保护网 本实用新型 地表径流 地表雨水 净化水质 生态种植 双重效果 挺水植物 植物吸收 草皮 分隔 毛石 坡脚 水中 种植 过滤 污染物 存储 拦截 净化 污水 | ||
一种具有岸边面源污染净化功能的生态驳岸,利用不锈钢保护网和储水槽将生态驳岸主体分隔为上端草皮种植带、生态沟槽、下端草皮种植带和坡脚四部分。上端草皮种植带填料层由陶粒层、毛石层、种植土层组成;生态沟槽底部设置储水槽,其内部填料层由砾石层、沸石层、陶粒层、种植土层组成;下端草皮种植带填料层由砾石层、沸石层、种植土层组成。上端草皮种植带、下端草皮种植带上种植草皮,生态沟槽上种植挺水植物。本实用新型草皮种植带与生态沟槽能过滤地表雨水、污水,植物吸收水中污染物,拦截、净化入河地表径流。生态沟槽能存储一定水量,满足植物生长需要,兼具净化水质与生态种植的双重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岸边面源污染净化功能的生态驳岸,具体环境保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驳岸也被称为护坡,指沿河地面以下建造、保护河岸免受冲刷或者崩塌的构筑物,一般应用于园林或者城市景观河两侧。传统河道驳岸一般采用混凝土浇筑或石浆砌驳岸的方式,植物不易生长,硬质驳岸缺乏美感,降低了观感效果。此外,硬质驳岸阻断了河流生态系统的横向联系,水体与河道土壤无法进行物质交换,降低了河道自身净化能力。特别是市政雨水排放、自然降雨,含有氮、磷及重金属等物质的污水直接沿驳岸顺流至河道,对河流造成严重污染。如今的城市河道具有防洪排水、景观文化、生态环境和雨洪利用等功能,因此,建造一种具有岸边面源污染净化功能的生态驳岸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岸边面源污染净化功能的生态驳岸,以净化地表径流污水,提升城市河道驳岸观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岸边面源污染净化功能的生态驳岸由上端草皮种植带(1)、生态沟槽(2)、下端草皮种植带(3)和坡脚(4)组成;上端草皮种植带(1)、下端草皮种植带(3)与生态沟槽(2)之间,及下端草皮种植带(3)与坡脚(4)之间分别设置不锈钢保护网(14);生态驳岸坡面长度不小于4m;
上端草皮种植带(1)由陶粒层(5)、毛石层(6)、种植土层(7)和草皮(8)组成;最底层为厚度10-15cm的陶粒层(5),其上依次是厚度为20±5cm的毛石层(6)、种植土层(7)和草皮(8);其中,陶粒层(5)的陶粒粒径为1.0-1.5cm;毛石层(6)的平毛石块径为8.0-10.0cm;
生态沟槽(2)由沟槽砾石层(9)、沟槽沸石层(10)、沟槽陶粒层(11)、沟槽种植土层(12)、储水槽(13)和挺水植物(15)构成;生态沟槽(2)设有储水槽(13),储水槽(13)内的底层为沟槽砾石层(9),其上依次为沟槽沸石层(10)、沟槽陶粒层(11)、沟槽种植土层(12)和挺水植物(15);其中,沟槽砾石层(9)的砾石粒径为0.3-0.6cm,铺设厚度为30±5cm;沟槽沸石层(10)的沸石粒径为0.6-1.0cm,铺设厚度为30±5cm;沟槽陶粒层(11)的陶粒粒径为1.0-1.5cm,其厚度根据驳岸实际坡度设定,最小厚度为20cm;沟槽种植土层(12)厚度为20±5cm;
下端草皮种植带(3)由下端草皮砾石层(16)、下端草皮沸石层(17)、下端草皮种植土层(18)和草皮(8)组成;最底层为厚度10-15cm的下端草皮砾石层(16),其上依次是厚度为20±5cm的下端草皮沸石层(17)、下端草皮种植土层(18)和草皮(8);其中,下端草皮砾石层(16)中的砾石粒径为0.3-0.6cm;下端草皮沸石层(17)中的沸石粒径为0.6-1.0cm。
所述的储水槽(13)由混凝土的槽底(13-1)、上端槽壁(13-2)和下端槽壁(13-3)构成;槽底(13-1)宽100±20cm,底厚为30±5cm;下端槽壁(13-3)高度设置为50±10cm,上端槽壁(13-2)高度根据驳岸实际坡度设定,上、下两端槽壁的壁厚均为20±5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829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水利工程生态护坡结构
- 下一篇:水流紊动区预应力锚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