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旋扁尾浮漂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882546.4 | 申请日: | 2018-1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945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 发明(设计)人: | 吴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林 | 
| 主分类号: | A01K93/00 | 分类号: | A01K93/00 | 
| 代理公司: | 武汉凌达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1 | 代理人: | 赵宏 | 
| 地址: | 4143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漂尾 本实用新型 从上到下 间隔设置 扁尾 浮漂 自旋 叶片 放大目标 无死角 圆柱杆 反光 漂脚 漂身 视标 鱼讯 传递 清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螺旋扁尾浮漂,包括漂尾、漂身和漂脚,所述的漂尾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漂尾目、第二漂尾目和第三漂尾目,相邻的两个漂尾目之间通过圆柱杆连接,所述的第一漂尾目、第二漂尾目和第三漂尾目上均设置有从上到下自旋180°的叶片;本实用新型的漂尾上间隔设置有3个从上到下叶片自旋180°的漂尾目,全方位无死角,每一目颜色均有180度的旋转角度,三目共有540度的旋转角度,任意角度反光面积一致,从而最大限度的放大目标,使视标更清晰,增强了鱼讯传递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钓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旋扁尾浮漂。
背景技术
钓鱼用的浮漂,一般由漂脚、漂身和漂尾构成。漂脚设置在漂身的下端,漂尾设置在漂身的上端,漂身为由轻质材料如巴尔杉木或芦苇制成的实心漂身,重量轻,浮力较好,但所使用的材料往往不结实,使用中容易破损、报废。漂尾在垂钓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视标更清晰,有人将漂尾加粗,现在市面上漂尾加粗主要是透明塑料圆管加粗、三角管加粗和十字螺旋加粗。
透明塑料圆管加粗、三角管加粗使用胶水粘接,漂尾增粗后增加了自重,且易脱落、影响外观。十字螺旋加粗主要是由于工艺复杂而局限形成的旋转角度较小(三目加起来只旋转了180度),所以还是很容易形成死角,尤其是在水流速度、风力大小变化时更容易形成死角,从而影响目视,降低鱼讯传递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螺旋扁尾浮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螺旋扁尾浮漂,包括漂尾、漂身和漂脚,所述的漂尾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漂尾目、第二漂尾目和第三漂尾目,相邻的两个漂尾目之间通过圆柱杆连接,所述的第一漂尾目、第二漂尾目和第三漂尾目上均设置有从上到下自旋180°的叶片。
所述的第一漂尾目的长度大于第二漂尾目和第三漂尾目的长度。
所述的第一漂尾目、第二漂尾目和第三漂尾目均为一体成型螺旋体。
所述的漂身为实心体或中空密封壳体。
所述的漂脚为针状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漂尾上间隔设置有3个从上到下叶片自旋180°的漂尾目,全方位无死角,每一目颜色均有180度的旋转角度,三目共有540度的旋转角度,任意角度反光面积一致,从而最大限度的放大目标,使视标更清晰,增强了鱼讯传递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每一个漂尾目均是一体成型螺旋状,不会增加自重,从而保持浮漂的吃铅不会减小,灵敏度也不会改变,且结构坚固耐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漂尾的结构示意图。
各附图标记为:1—漂尾,2—漂身,3—漂脚,11—第一漂尾目,12—第二漂尾目,13—第三漂尾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螺旋扁尾浮漂,包括漂尾1、漂身2和漂脚3,所述的漂尾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漂尾目11、第二漂尾目12和第三漂尾目13,相邻的两个漂尾目之间通过圆柱杆连接,所述的第一漂尾目11、第二漂尾目12和第三漂尾目13上均设置有从上到下自旋180°的叶片。
所述的第一漂尾目11的长度大于第二漂尾目12和第三漂尾目13的长度。
所述的第一漂尾目11、第二漂尾目12和第三漂尾目13均为一体成型螺旋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林,未经吴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825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发光的钓鱼假饵
 - 下一篇:鱼竿支架后挂用可调节角度竿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