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散热型连接器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873704.X | 申请日: | 2018-1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012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 发明(设计)人: | 张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富智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627 | 分类号: | H01R13/627;H01R13/66;H01R13/02;H01R13/46;H01R13/516;H01R24/00;H05K7/20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范小艳;徐勋夫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孔 金属外壳 绝缘本体 散热通道 散热腔 连通 公头连接器 连接器组件 母座连接器 上排端子 下排端子 散热型 本实用新型 散热性能 上下两侧 使用寿命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散热型连接器组件,包括母座连接器和公头连接器;该母座连接器具有第一绝缘本体、第一金属外壳及第一上排端子、第一下排端子;该公头连接器具有第二绝缘本体、第二金属外壳、第二上排端子、第二下排端子及PCB板;该第二绝缘本体设有若干第一散热孔,该第二金属外壳设有第二散热孔,第一散热孔与相应地第二散热孔连通;该第二绝缘本体的上下两侧均还设置有若干散热通道;每个散热通道的一端连通于相应的第一散热孔;该第二金属外壳的前侧具有第一散热腔,该PCB板的前侧位于第一散热腔内,每个散热通道均连通于第一散热腔;借此,其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具备较佳的散热性能,提高了使用寿命,保证了工作的正常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散热型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连接器组件包括母座连接器、公头连接器,它们之间通过端子的相互接触进行电性连接。但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组件通常欠考虑组件的散热性能,往往导致组件使用时产生较高的温度,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甚至影响正常工作的运动,为此,也有些具备散热结构的连接器组件,但其散热结构通常较为简单,一般只简单地开设散热孔,散热效果较差。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型连接器组件,其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具备较佳的散热性能,提高了使用寿命,保证了工作的正常运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散热型连接器组件,包括母座连接器和公头连接器;该母座连接器具有第一绝缘本体、包覆于第一绝缘本体外的第一金属外壳以及第一上排端子、第一下排端子,该第一绝缘本体的舌板部露于第一金属外壳的插接腔内;该公头连接器具有第二绝缘本体、包覆于第二绝缘本体外的第二金属外壳、第二上排端子、第二下排端子以及PCB板,该PCB板的前后两端分别延伸出第二绝缘本体的前后两端;
该第二绝缘本体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若干第一散热孔,第一散热孔对应第二上排端子、第二下排端子设置;该第二金属外壳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若干第二散热孔,第一散热孔与相应地第二散热孔连通;
该第二绝缘本体的上下两侧均还设置有若干散热通道;每个散热通道的一端连通于相应的第一散热孔,另一端延伸至第二绝缘本体的前侧;该第二金属外壳的前侧具有第一散热腔,该PCB板的前侧位于第一散热腔内,每个散热通道均连通于第一散热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金属外壳上具有若干弹性定位臂,若干弹性定位臂均露于插接腔内;所述第二金属外壳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定位卡槽,该弹性定位臂定位于相应的定位卡槽内;当公头连接器插入母座连接器的插接腔内,所述第一金属外壳下侧的弹性定位臂定位于第二金属外壳下侧的定位卡槽内,所述第一金属外壳的下侧的内侧壁与第二金属外壳的下侧的外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二散热腔,该第二散热腔延伸至第一金属外壳外。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对应每个弹性定位臂均形成有镂空部;每个弹性定位臂的一端一体式连接于镂空部的内侧壁,另一端悬空于镂空部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上排端子、第一下排端子的接触部均露于舌板部的上方,所述第一下排端子的接触部位于第一上排端子的接触部的前侧;
所述第二上排端子、第二下排端子的焊接部均露于第二绝缘本体的前侧,并分别焊接于PCB板上下两侧;所述第二上排端子、第二下排端子的接触部均露于第二绝缘本体的后侧,并分别露于PCB板的让位槽的上下两侧;当公头连接器插入母座连接器的插接腔内,所述第一上排端子的接触部接触于PCB板的下方,所述第一下排端子的接触部接触于第二下排端子的接触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包括上板部和下板部,该上板部的左右两侧均凹设有定位凹槽,该下板部的左右两侧均向上凸设有连接臂,该连接臂定位于相应的定位凹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富智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富智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737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