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化混凝沉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70821.0 | 申请日: | 2018-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708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田忠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同方水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1 | 分类号: | B01D21/01;B01D21/02;B01D2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4 | 代理人: | 陈巍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心导流筒 导流筒 进水管 外围 出口端 池体 混凝沉淀装置 本实用新型 搅拌装置 反射板 内周 侧壁上部 沉淀效果 池体内部 环形区域 水流搅动 向上倾斜 溢流结构 一体化 侧壁 敞口 减小 竖直 外周 流出 穿过 污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化混凝沉淀装置,包括池体,在池体的侧壁上部设有溢流结构,还包括中心导流筒,竖直设于池体内部,在中心导流筒的外周套设有外围导流筒,其顶部和底部均敞口,外围导流筒的顶部低于中心导流筒的顶部;一进水管,该进水管依次穿过池体、外围导流筒和中心导流筒的侧壁,使得进水管的出口端位于中心导流筒的内周,且该出口端向上倾斜;一反射板,设于外围导流筒的内周,且该反射板位于中心导流筒的下方,用于将从中心导流筒流出的液体导入中心导流筒和外围导流筒之间的环形区域;在中心导流筒内还设有搅拌装置,该搅拌装置位于进水管的出口端上方。本实用新型可以增强污水与药剂的混合程度,减小水流搅动对沉淀效果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混凝沉淀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沉淀是一种常用的废水物理处理方法,一般的混凝沉淀池需要至少两个处理单元,一是混合反应区,二是沉淀区,其管路流程复杂,占地面积较大,资金投入大,后期的运行费用也大;不仅如此,这种混凝沉淀池的装置简单,废水和药剂的混合完全依靠搅拌器,使得废水和药剂的混合效果差。
公告号为CN20648633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混凝沉淀一体化反应器,改变了传统混凝沉淀分建模式,其在反应器中设置了导流筒,污水与药剂在导流筒内完成混合和初步沉淀过程,并通过导流筒外部的斜管沉淀区完成二次沉淀,这种技术方案较为复杂,成本较高,而且其进水管从池体的顶部伸入,其水流方向向下,不利于污水与药剂的充分混合,而且向下的水流方向,容易搅动下方沉淀区的水流,使得沉淀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化混凝沉淀装置,以增强污水与药剂的混合程度,减小水流搅动对沉淀效果的影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混凝沉淀装置,包括池体,在该池体的侧壁上部设置有溢流结构,还包括一中心导流筒,其底部敞口,竖直设于所述池体内部,该中心导流筒的顶部高于池体内的溢流液面;一外围导流筒,其顶部和底部均敞口,套设在所述中心导流筒外周,该外围导流筒的顶部低于所述中心导流筒的顶部;一进水管,该进水管依次穿过所述池体的侧壁、外围导流筒的侧壁和中心导流筒的侧壁,使得进水管的出口端位于所述中心导流筒的内周,且该出口端向上倾斜设置;一反射板,设于所述外围导流筒的内周,且该反射板位于所述中心导流筒的下方,用于将从中心导流筒流出的液体导入所述中心导流筒和外围导流筒之间的环形区域;其中,在所述中心导流筒内还设置有一搅拌装置,该搅拌装置位于所述进水管的出口端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中,污水从进水管处进入中心导流筒内部,操作人员可以定时将混凝剂从池体的顶部投入中心导流筒内,为了增强污水与混凝剂的混合效果,本实用新型将进水管的出口端向上倾斜设置,以使得从出口端排出的污水具有向上运动的趋势,从而延缓了污水向下运动的趋势,在搅拌装置的作用下,使得污水与混凝剂的混合更加充分,初步混合后的污水向下运动,大部分的污水在反射板的作用下改变流动方向,经由外围导流筒和中心导流筒之间的环形区域进入到外围导流筒与池体之间的外部环形区域,在此过程中,污水和混凝剂可以进一步混合均匀,且外部环形区域内的污水受中心导流筒内的水流搅动的影响较小,可以实现高效地沉淀;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设置中心导流筒、外围导流筒和反射板,可以将大部分的污水的沉淀过程转移至外部环形区域内进行,而少部分的污水沉淀过程在外围导流筒内部进行,增强沉淀效果,且反射板的设置不仅可以改变污水的流动反向,还可以防止后期进入的污水对外围导流筒内部的沉淀过程造成影响。
优选地,所述池体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柱形段和上大下小的锥形段,所述外围导流筒的底部与所述锥形段的侧壁之间留有一定缝隙,则在外部环形区域内沉淀的污泥可以经由外围导流筒的底部与锥形段侧壁之间的缝隙处进入到外围导流筒的内部底部,与外围导流筒内沉淀的污泥一起集中堆积在锥形段的下部,以便于集中处理沉淀的污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同方水务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同方水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708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