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铁路转辙机中的动静接点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66513.0 | 申请日: | 2018-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351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张耀强;许小戈;段龙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中凯铁路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5/06 | 分类号: | B61L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48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接点单元 铁路转辙机 动静接点 补强片 静接点 铁路道岔转辙机 本实用新型 单元结构 动接点环 接点单元 使用寿命 信号稳定 接点片 磁钢 内嵌 传递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道岔转辙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铁路转辙机中的动静接点单元,其特征是:至少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静接点单元、动接点单元;所述的静接点单元至少包括接点片(7)、补强片(5),补强片(5)内嵌有磁钢(6);动接点单元至少包括动接点环(9),动接点单元和静接点单元分别安装在座体上。这种铁路转辙机中的动静接点单元结构简单,能够保证信号稳定传递,使用寿命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道岔转辙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铁路转辙机中的动静接点单元 。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铁路多次提速,对道岔设备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它们是列车安全运行、正点抵达的重要因素。
动、静接点单元用于控制道岔位置,实现电气互锁的铁路转辙机中。动、静接点单元是极其重要的信号部件,动、静接点单元主要包括左右补强片、左右接点片、动接点环等,固定安装在接点座上的静接点,以及覆盖在动静接点上的防尘罩。在道岔转换时转辙机内动接点支架将带动动接点单元 与静接点单元 件接触,进而实现电气设备信号传递。
目前,现有的动接点单元包括由多个动接点环安装的柱子,动接点环上面安装有防止动接点环脱落的挡环或开口销;所述静接点单元 包括静接点座、接点片、补强片及紧固螺丝螺母,接点座上设有接点位,每个接点位上均安装有两组对称的接点片和补强片。
动接点与静接点断开时,由于与接点连接的负载为感性负载,电感线圈会释放储存的电能,使得接点打火拉弧,损伤动静接点表面,由于接点环运动与静接点上的接点片产生摩擦,使损伤加剧,表面光洁度降低,恶性循环使得接点环上的电镀层损伤,最后造成接点压力不稳定,接触面粗糙,产生虚接或者断路现象,不能保证信号的正常传递,造成道岔转换信号丢失。动静接点的寿命大大缩短,严重影响铁路运输的安全性,降低了运营效率,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保证信号稳定传递,使用寿命长的铁路转辙机中的动静接点单元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铁路转辙机中的动静接点单元,其特征是:至少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静接点单元 、动接点单元 ;所述的静接点单元至少包括接点片、补强片、补强片内嵌有磁钢;动接点单元至少包括动接点环,动接点环安装在有导磁材料的导柱上;动接点单元和静接点单元安装在座体上。
所述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动接点单元构成动接点组,安装固定在随接点位置左右摆动的动接点座上;一个或一个以上静接点单元组成静接点组,静接点组安装在接点座上;静接点组包括静接点座、磁钢、六方头螺栓、螺母、垫片及弹簧垫片;所述静接点座为带有安装接点片与补强片的槽和安装孔的长方形绝缘块,接点片与补强片安装在所述的长方形绝缘块的槽和安装孔内;接点片和补强片的槽之间有隔离墙,隔离墙高出绝缘体平面不少于3mm;磁钢嵌在接点片与补强片之间;接点片与补强片尾部通过六方头螺栓、螺母、垫片及弹簧垫片固定在静接点座内,接点片与补强片与动接点环形成动态接触回路。
所述的所述动接点座由绝缘材质制成,动接点座的导柱上安装有动接点环,导柱内有导磁材料,导柱顶端有孔,导柱上部用挡环或开口销防止动接点环脱落。
所述的补强片由铜合金材料或不锈钢冲压变形形成一凹窝,在凹窝内固定磁钢。
所述的接点片为铍青铜材料。
所述的接点片与补强片叠加。
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接点连接负载的性质,确定在转辙机内的三组单元中,一组或两组使用该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使得火花(电子或离子)在磁场中受力,减少火花在接点片7和动接点环9接触处附着燃烧,不再损坏其表面,延长其寿命。
下面结合实施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中凯铁路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中凯铁路电气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665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