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自动进样的改良抽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62193.1 | 申请日: | 2018-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61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吴卿;赵晓菲;彭森;付丽娟;肖京京;赵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29/085 | 分类号: | B01D29/085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张金亭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滤头 滤杯 集液装置 抽滤瓶 本实用新型 抽滤装置 自动进样 进液管 进液口 排气管 排气口 真空泵 抽滤 滤膜 改良 进气口连接 插入开口 接触连接 开口容器 连接方式 密封连接 实验效率 外界污染 可拆卸 漏斗形 侧壁 进样 上口 盛放 下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自动进样的改良抽滤装置,包括真空泵、滤杯、滤头、抽滤瓶、进液管、排气管以及盛放待抽滤液体的开口容器;抽滤瓶、滤头和滤杯从下至上依次可拆卸地密封连接;滤杯设有进液口,进液管一端与进液口连接,另一端插入开口容器内;滤头侧壁上设有滤头排气口;排气管一端与滤头排气口连接,另一端与真空泵的进气口连接;滤头和滤杯之间设有滤膜;滤头内设有集液装置;集液装置为漏斗形;集液装置的上口与滤膜接触连接;集液装置的下口插入抽滤瓶内。本实用新型通过自动向滤杯中进样,定量抽滤所需液体,提高实验效率,同时避免了外界污染;通过改变滤头、滤杯以及抽滤瓶之间的连接方式,避免了样品浪费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抽滤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自动进样的改良抽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抽滤装置在实验室中应用广泛。其主要功能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溶液中的少量物质进行富集,例如用0.22um滤膜对饮用水中微生物进行截留富集,从而进行下一步的微生物分析;另一部分是截留水样中的杂质,当使用一些灵敏度较高且精密的仪器测定液体样品时,常常需要先对液体中的杂质进行抽滤去除,防止其对仪器产生损害,减少仪器使用寿命。抽滤装置主要包括真空泵、抽滤瓶、滤杯和夹具四部分,利用真空泵使抽滤瓶中的压强降低,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的目的。
在抽滤过程中需要人工定时向滤杯中补充液体,并在抽滤瓶液体盛满的情况下将其倾倒出,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问题:
1抽滤瓶瓶口为磨砂口,若在连接抽滤瓶与滤头时,瓶口未擦干,在抽滤结束后就会因为形成负压导致无法打开,从而无法及时倾倒出抽滤瓶中收集的液体,影响实验的进行。
2由于现今使用的抽滤瓶都没有刻度,因此当需要准确使用一定体积的抽滤后液体时,常常导致收集到的液体过多或过少,增加实验操作和误差。
3滤头与滤杯之间的连接为夹具,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常因为未夹紧或夹具松紧程度减弱导致样品的浪费。
4目前使用的抽滤瓶需要操作人员在抽滤时定时向滤杯中补充液体,因此当操作人员忘记及时补充时,一方面会导致真空泵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会产生不必要的能耗损失,另一方面会影响实验进程,降低实验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提高实验效率的可自动进样的改良抽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自动进样的改良抽滤装置,包括真空泵、滤杯、滤头、抽滤瓶、进液管、排气管以及盛放待抽滤液体的开口容器;所述抽滤瓶、所述滤头和所述滤杯从下至上依次可拆卸地密封连接;所述滤杯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管一端与所述进液口连接,另一端插入所述开口容器内;所述滤头侧壁上设有滤头排气口;所述排气管一端与所述滤头排气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真空泵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滤头和所述滤杯之间设有滤膜;所述滤头内设有集液装置;所述集液装置为漏斗形;所述集液装置的上口与所述滤膜接触连接;所述集液装置的下口插入所述抽滤瓶内。
进一步地,所述滤杯与所述滤头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滤头与所述抽滤瓶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滤杯顶部设有可拆卸的密封盖。
进一步地,所述滤头侧壁上还设有滤头进气口,所述滤头进气口连接有进气阀A。
进一步地,还设有三通接头和进气阀B;所述三通接头,其第一个端口连接所述滤头排气口,其第二个端口连接所述排气管,其第三个端口连接所述进气阀B。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管为软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621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