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反渗透膜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60497.4 | 申请日: | 2018-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545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余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国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3/10 | 分类号: | B01D63/10;B01D65/02;C02F1/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渗透膜元件 反渗透膜 出水管 凸出 筒体 密封盖 螺柱 旋钮螺栓 滑槽口 下端 清洗 体内 本实用新型 固定焊接 固定设置 配合连接 一体结构 进水筒 螺纹孔 上表面 下表面 上端 拉出 内插 拧松 圈板 透膜 反射 卸下 转动 脱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渗透膜,包括反渗透膜元件筒体和设置在反渗透膜元件筒体内的反渗透膜卷,所述进水筒下表面中部固定焊接有凸出螺柱,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筒体内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通过第一螺纹孔与凸出螺柱配合连接,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筒体下端设有密封盖,密封盖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一体结构的凸出沿圈板,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筒体下端两侧表面均开设有滑槽口,滑槽口内插设有旋钮螺栓,需要对反渗透膜卷及反渗透膜元件筒体进行清洗时,将出水管转动,出水管上端脱离凸出螺柱,此时能够很方便的将出水管卸下,通过拧松旋钮螺栓,此时能够很方便的通过密封盖将反渗透膜卷拉出,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对反射透膜及元件的清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渗透膜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反渗透膜。
背景技术
反渗透膜元件又称卷式反渗透膜元件,是水处理技术中的常用元件,它一般包括一根带有多个孔的中心管以及卷在中心管上的交替层叠的多层反渗选膜和导流网。中心管与壳体两端通过连接器连接。在使用时,原水从壳体一端进入壳体,在压力的作用下一部分经过反渗透膜的作用形成浓度较低的水,进入中心管之后从中心管一端或两端流出,这部分水可称作产水或纯水;另一部分从壳体另一端流出,可称作废水、浓水,由于反渗透膜过滤过程中,会使元件内部残留有很多杂质,时间久后,容易影响渗透的质量及效率。
现有技术中,反渗透膜的元件拆卸安装比较麻烦,不能很方便的对元件及渗透膜进行清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安装拆卸的反渗透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反渗透膜,包括反渗透膜元件筒体和设置在反渗透膜元件筒体内的反渗透膜卷,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筒体上表面设置有一体结构的进水筒,进水筒上表面外围位置开设有环型槽口,环型槽口底表面均匀开设有多组进水槽口,进水槽口均连通于反渗透膜元件筒体内,所述进水筒下表面中部固定焊接有凸出螺柱,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筒体内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上表面为封闭状态,出水管下表面为开口状态,出水管上表面中部对应于凸出螺柱位置开设有第一螺纹孔,出水管通过第一螺纹孔与凸出螺柱配合连接,出水管表面均匀开设有多组竖向槽口,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筒体下端设有密封盖,密封盖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一体结构的凸出沿圈板,凸出沿圈板的尺寸与反渗透膜元件筒体内圈尺寸相互对应,所述密封盖通过凸出沿圈板插设在反渗透膜元件筒体下端内圈中,密封盖表面中部开设有插口,所述出水管下端插设在插口内,所述密封盖表面在插口外围均匀开设有多组出水槽口,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筒体下端两侧表面均开设有滑槽口,滑槽口内插设有旋钮螺栓,所述凸出沿圈板两侧端对应于滑槽口位置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旋钮螺栓的螺杆与第二螺纹孔配合连接,所述反渗透膜卷与反渗透膜元件筒体内侧壁形成有压水腔,反渗透膜卷外侧表面下端对应于第二螺纹孔位置开设有环型限位槽,所述旋钮螺栓的螺杆末端均插设于环型限位槽内。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的长度大于反渗透膜元件筒体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凸出沿圈板上端外侧表面开设有锥型倾斜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安装拆卸方便,当需要对反渗透膜卷及反渗透膜元件筒体进行清洗时,将出水管转动,出水管上端脱离凸出螺柱,此时能够很方便的将出水管卸下,通过拧松旋钮螺栓,此时能够很方便的通过密封盖将反渗透膜卷拉出,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对反射透膜及元件的清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反渗透膜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反渗透膜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国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国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604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膜壳组件
- 下一篇:一种安全便捷可移动的膜处理系统化学清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