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避震前叉加工用半自动切管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859675.1 | 申请日: | 2018-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359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 发明(设计)人: | 杨云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东县达坤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Q1/25 | 分类号: | B23Q1/2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6300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底座 上端侧壁 滚珠丝杠 支撑杆 夹紧装置 半自动切管机 本实用新型 避震前叉 横向设置 安装座 转动件 滑块 开口 长度一致 对称设置 切割装置 中空结构 转动连接 管材 上螺纹 贯穿 侧壁 内壁 圈数 竖直 钢管 加工 转动 对称 切割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避震前叉加工用半自动切管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为中空结构,所述底座的一侧内壁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有横向设置的滚珠丝杠,且滚珠丝杠远离转动件的一端贯穿底座的侧壁,所述滚珠丝杠上螺纹套设有两个滑块,两个滑块的上端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底座的上端侧壁开设有开口,且支撑杆贯穿开口,所述支撑杆的上端侧壁连接有横向设置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上端侧壁连接有两个夹紧装置,两个所述夹紧装置分别位于支撑杆的两侧对称设置,所述底座的上端侧壁连接有竖直切割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对称的夹紧装置使每次切割的两根钢管的长度一致,通过滚珠丝杠转动的圈数,确定管材移动的距离,提高产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避震前叉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避震前叉加工用半自动切管机。
背景技术
避震前叉是自行车前轮上安装的,一种自行车的减震机构的一部分,它的上端与车把部件相连,车架部件与前管配合,下端与前轴部件配合,组成自行车的导向系统,当自行车发生晃动时,前叉被压缩,而自行车车把的高度变化不大,从而起到避震效果。
在切割避震前叉的管材时,一般一次切割一根管材,这样会使避震前叉的两根管材长短会不一致,影响避震前叉的避震效果,另外,对于切割管材的长短,也是根据师傅的观察来判断,这每次切割的管材大小差别较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避震前叉加工用半自动切管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每次切割管材的长度由师傅观察判断使得生产的管材长短差别较大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避震前叉加工用半自动切管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避震前叉加工用半自动切管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为中空结构,所述底座的一侧内壁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有横向设置的滚珠丝杠,且滚珠丝杠远离转动件的一端贯穿底座的侧壁,所述滚珠丝杠上螺纹套设有两个滑块,两个滑块的上端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底座的上端侧壁开设有开口,且支撑杆贯穿开口,所述支撑杆的上端侧壁连接有横向设置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上端侧壁连接有两个夹紧装置,两个所述夹紧装置分别位于支撑杆的两侧对称设置,所述底座的上端侧壁连接有竖直切割装置。
优选的,所述滚珠丝杠远离转动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把,所述转把远离滚珠丝杠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安装座的下端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滑杆,且两个滑杆分别位于支撑杆的两侧,所述底座的上端侧壁开设有与滑杆匹配的滑腔。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侧壁与开口的侧壁相抵,且支撑杆上涂覆有光滑材料。
优选的,所述竖直切割装置的竖直中心线与两个夹紧装置的对称线垂直,且夹紧装置上涂覆有防腐蚀材料。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上端侧壁连接有卷尺,且卷尺的一端与安装座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竖直切割机构下降时,一次可以切割两个钢管,这样可以确保每次切割的两个钢管是等长的,另外,通过转动一定圈数的滚珠丝杠,可以使滑块沿着滚珠丝杠移动一定的距离,从而根据机械的传动确保切割管材长短的一致性,提高产品质量;
2、通过握住把手带动转把转动,且转把在转动时握把将会自转,不会对手部造成较大的摩擦,且通过转把转动的圈数,可以准确得到滚珠丝杠转动的圈数,确保钢管的切割长度,另外,通过滑杆和滑腔的限制作用,避免支撑杆和安装座在滑动过程中发生倾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避震前叉加工用半自动切管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避震前叉加工用半自动切管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东县达坤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惠东县达坤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596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