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工挖孔桩用护壁及其淤泥流砂防渗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58648.2 | 申请日: | 2018-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82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夏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钢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68 | 分类号: | E02D5/68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于婉萍;平静 |
地址: | 24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挖孔 防渗漏装置 淤泥 护壁 流砂 本实用新型 防渗层 钢筋 施工技术领域 过滤效果 施工过程 壁间隔 进入孔 内壁 流沙 隔离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工挖孔桩用护壁及其淤泥流砂防渗漏装置,属于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人工挖孔桩用护壁及其淤泥流砂防渗漏装置,包括防渗层和预支护钢筋,所述的防渗层围绕孔桩内壁一周布置,预支护钢筋位于防渗层的内部且沿其内壁间隔分布。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人工挖孔桩用护壁及其淤泥流砂防渗漏装置可以具有很好的过滤效果,将淤泥流沙有效的隔离起来,防止其进入孔桩内,影响施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人工挖孔桩用护壁及其淤泥流砂防渗漏装置。
背景技术
人工挖孔桩指用人力挖土、现场浇筑的混凝土桩,桩的上面设置承台,再用承台梁拉结、连系起来,使各个桩的受力均匀分布,用以支承整个建筑物,也是桩基施工的一种重要成孔方式,具有施工方便、速度较快、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等特点;而且人工挖孔桩要比木桩、混凝土打入桩抗震能力强,造价比冲锥冲孔、冲击锥冲孔、冲击钻机冲孔、回旋钻机钻孔、沉井基础节省。
人工挖孔桩通常应用于地质条件较好、地下水较小以及施工场地较大且工期要求不紧的地方,传统的人工挖孔桩通过护壁施工保证成孔,其护壁形式一般采用现浇混凝土护壁或者砖砌式护壁,但是往往由于有些施工场地受限,水文地质条件不好,地下存在层厚在6.0m左右的流砂、淤泥、卵石或碎石层,且地下水丰富,使得传统的护壁结构遇到流砂、淤泥严重时便无法施工,从而不能保证人工挖孔桩成孔,增加了施工周期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另外,在地勘报告中,该施工区域未揭露有淤泥、流砂等地层,或淤泥、流砂层虽揭露,但很薄,而实际施工时,有淤泥层、流砂层或很厚,深度可达5~8m。施工中在遇到这种地层地质水文条件与地质勘察报告不符时,一般处理该类事件的方法:将护壁形式由混凝土护壁改为钢护筒护壁,但采用此方法在施工过程中施工难度较大,既不能很好的控制挖孔桩的质量问题,又增加施工成本,为了更好解决这个问题,需采用一种隔淤泥流沙的装置来保证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现有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204946322,申请日:2016年5月27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挖孔桩,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挖孔桩,包括护壁,护壁由若干个护壁单元拼接组成,每个护壁单元均包括拉结筋和混凝土层,混凝土层浇灌于拉结筋外侧,混凝土层内填充有防渗层。该申请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桩基的质量,也达到了一定的过滤效果,但该申请案只适用于对深度方向孔桩护壁的加工,对于径向孔的加工并不适用,也不便于对径向护壁的建造。
实用新型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挖孔桩作业过程中过滤效果不理想,造价成本高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人工挖孔桩用护壁及其淤泥流砂防渗漏装置。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挖孔桩用护壁及其淤泥流砂防渗漏装置可以具有很好的过滤效果,将淤泥流沙有效的隔离起来,防止其进入孔桩内,影响施工。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人工挖孔桩用淤泥流砂防渗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渗层和预支护钢筋,所述的防渗层围绕孔桩内壁一周布置,预支护钢筋位于防渗层的内部且沿其内壁间隔分布。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防渗层由稻草束和/或秸秆束组成。
更进一步的,所述稻草束由稻草捆扎成束,每束3~10根头部在上,3~10根头部在下。
更进一步的,每束稻草束直径为5~20cm。
更进一步的,所述预支护钢筋的直径为14~20mm,长度为1~1.2m。
更进一步的,所述预支护钢筋的底端固定于下部土层内,其顶端凸出于土层上部,且其凸出高度为0.4~0.5m。
更进一步的,所述防渗漏装置内部设置有抽水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钢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钢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586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