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堵塞化粪池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57339.3 | 申请日: | 2018-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68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善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善法 |
主分类号: | C02F11/04 | 分类号: | C02F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燕宏伟 |
地址: | 3141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阴井 连通 备用 连接管 粪管 化粪池系统 防堵塞 控制阀 开口 单元连接 依次连接 第一端 开口处 粪料 堵塞 | ||
一种防堵塞化粪池系统,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阴井单元、连通相邻的阴井单元的输粪管、若干备用阴井单元、连接阴井单元与备用阴井单元的第一连接管及倾斜连通于相邻的备用阴井单元之间的第二连接管,输粪管的第一端与前一个阴井单元的第一开口连通,第二端与后一个阴井单元的第二开口连通,与备用阴井单元连接的的阴井单元的第一开口处设有第一控制阀,第一连接管中设有第二控制阀。如此可避免输粪管堵塞,清理操作简单且成本较低,提高了清理粪料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环卫设施领域,特别是一种防堵塞化粪池系统。
背景技术
请参考图1,现有的城市中的粪便处理系统一般是设有一个集中处理粪便的化粪池,每隔一定的距离设有一个储粪坑110,相邻的储粪坑110之间通过水平设置的输粪管120连通,这种储粪坑110及输粪管120非常容易堵塞,特别是在水平设置的输粪管120中,若输粪管120堵塞则需要专业的疏通管道人员进行疏通,甚至需要疏通管道人员背上氧气瓶进入到输粪管120进行疏通,非常危险,且费用高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避免输粪管堵塞、清理操作简单且成本较低的防堵塞化粪池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防堵塞化粪池系统,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阴井单元(210)、连通相邻的阴井单元(210)的输粪管(220)、若干备用阴井单元(250)、连接阴井单元 (210)与备用阴井单元(250)的第一连接管(251)及倾斜连通于相邻的备用阴井单元(250)之间的第二连接管(253),输粪管(220)倾斜设置于相邻的阴井单元(210)之间,阴井单元(210)及备用阴井单元(250)的第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开口(211),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开口(212),所述第一开口(211)的高度大于第二开口(212)的高度,输粪管(220)的第一端与前一个阴井单元(210)的第一开口(211)连通,第二端与后一个阴井单元(210)的第二开口(212)连通,第二连接管(253)的第一端与前一个备用阴井单元(250)的第一开口(211)连通,第二端与后一个备用阴井单元(250) 的第二开口(212)连通,与备用阴井单元(250)连接的阴井单元(210)的第一开口(211)处设有第一控制阀(221),第一连接管(251)中设有第二控制阀(252),所述阴井单元(210)的底部设有斜面(213),所述斜面(213)的底部设有竖直的分离墙(214),所述第一开口(211)及第二开口(212)分别位于分离墙(214)的两侧,分离墙(214)将阴井单元(210)分隔为靠近第一开口(211)的液体容置部及靠近第二开口(212)的混合容置部,分离墙(214) 的底部设有若干高度相同的第一通孔(2141)、位于第一通孔(2141)上方的若干第二通孔(2142),分离墙(214)的顶部设有通槽(2143)。
进一步地,所述阴井单元(210)的数量为备用阴井单元(250)的数量的大于1的整数倍。
进一步地,所述输粪管(220)的倾斜角度为8-15度。
进一步地,与备用阴井单元(250)连接的阴井单元(210)的侧壁上与第一开口(211)平齐的位置开设有第三开口,第一连接管(251)的第一端与阴井单元(210)的第三开口连通,第二端与备用阴井单元(250)的第二开口(212) 或第二连接管(253)靠近第二开口(212)的位置连通。
进一步地,在阴井单元(210)的顶部设有第四开口及第五开口,一清料盖 (230)设置于第四开口处,沼气输出管(240)与第五开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开口位于混合容置部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清料盖(230)的形状为圆台状,其底部直径小于顶部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清料盖(230)的底部直径为0.3m,顶部直径为0.36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善法,未经陈善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573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