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碳纤维格栅约束的透水沥青面层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56077.9 | 申请日: | 2018-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662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英红;蒋娅娜;黄宝涛;陈顺鑫;侯新月;周明妮;黄保建;王毓晋;宋微微;赵庆娟;杨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7/32 | 分类号: | E01C7/32;E01C11/22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杨雪梅 |
地址: | 541004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纤维格栅 沥青面层 透水 大孔隙 格栅 本实用新型 种碳纤维 面层 铺筑 沥青混合料 格栅材料 路用性能 透水面层 高模量 耐腐蚀 碳纤维 透水率 中面层 加筋 轻质 淤堵 面具 嵌入 水路 铺设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碳纤维格栅约束的透水沥青面层,包括碳纤维格栅和沥青面层,碳纤维格栅设在中面层上,沥青面层铺设在碳纤维格栅上,碳纤维格栅嵌入沥青面层中形成碳纤维格栅约束的透水沥青面层。本实用新型采用碳纤维格栅与大孔隙透水沥青混合料结合的方式进行面层铺筑,使用碳纤维作为格栅材料既具有高强、轻质、耐腐蚀、高模量的特性又具格栅的加筋作用,与大孔隙面层结合铺筑从而提高了大孔隙透水面层的路用性能,使透水路面具有较高的透水率、耐久性、抗淤堵性能,且施工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碳纤维格栅约束的水沥青面层。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国内道路建设中,路面大量采用传统水泥、混泥土、柏油等非透水性面层和基层,既造成了大量地表水流失、地下水位下降、产生城市内涝、城市管网压力增大的问题,又扩大了热岛效应等环境污染因素。因此现有的路面开始铺筑成透水路面的形式,近几年,我国透水沥青路面研究应用发展迅速,这将对解决城市道路排水不畅、缓解热岛效应等问题起到巨大的改善。
透水沥青路面建成后,由轮胎磨损物或其他细颗粒组成的路面沉积物会随着降雨不断进入空隙内部,使得路面渗透性能不断下降,逐渐演变成不透水路面。另一方面,在重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粉尘含量极高的地区,自然降雨中固体颗粒物多,极易产生堆积效应。透水沥青路面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决定透水性的因素是空隙率,而孔隙率与路用强度反相关性,使其在设计时不能一味最求大孔隙率,一般使用添加剂是无法达到大孔隙与高强兼具的效果,而小孔隙的透水面层极易发生堵塞,使透水路面逐渐丧失透水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碳纤维格栅约束的透水沥青面层,该面层可以提高透水路面的透水性能和抗堵塞性能,而且能提高透水路面的路用性能,从而提高透水路面的耐久性。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碳纤维格栅约束的透水沥青面层,包括碳纤维格栅和沥青面层,碳纤维格栅设在中面层上,沥青面层铺设在碳纤维格栅上,碳纤维格栅嵌入沥青面层中形成碳纤维格栅约束的透水沥青面层。
所述的碳纤维格栅,嵌入沥青面层的深度为沥青面层总厚度的3/5-4/5。
所述的碳纤维格栅层,是由碳纤维制成的方形网络结构层,碳纤维格栅的厚度为1.8-2.0cm。
所述的沥青面层,由透水沥青混合料摊铺碾压铺筑而成的沥青面层,沥青面层的总厚度为2.5-3.0cm。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碳纤维格栅约束的透水沥青面层,采用碳纤维格栅与大孔隙透水沥青混合料结合的方式进行面层铺筑,使用碳纤维作为格栅材料既具有高强、轻质、耐腐蚀、高模量的特性又具格栅的加筋作用,与大孔隙面层结合铺筑从而提高了大孔隙透水面层的路用性能,使透水路面具有较高的透水率、耐久性、抗淤堵性能,且施工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碳纤维格栅约束的透水沥青面层结构图;
图2为碳纤维格栅结构图;
图中,1.沥青面层 2. 碳纤维格栅约束的透水沥青面层 3. 碳纤维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但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一种碳纤维格栅约束的透水沥青面层,包括碳纤维格栅和沥青面层,碳纤维格栅设在中面层上,沥青面层铺设在碳纤维格栅上,碳纤维格栅嵌入沥青面层中形成碳纤维格栅约束的透水沥青面层。
所述的碳纤维格栅,嵌入沥青面层的深度为沥青面层总厚度的3/5。
所述的碳纤维格栅层,是由碳纤维制成的方形网络结构层,碳纤维格栅的厚度为1.8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560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双向防滑的轻质防滑方砖
- 下一篇:一种存储雨水的人行道树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