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铝系微纳米氢氧化铝生产用管道化溶出停留罐种分槽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53191.6 | 申请日: | 2018-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560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良;刘荣心;刘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博汇联润铝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F7/14 | 分类号: | C01F7/14;B82Y3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0018 贵州省贵阳***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溶出 管道化 种分槽 停留罐 连通 槽体内部 换热设备 氢氧化铝 布料器 微纳米 铝系 本实用新型 槽体顶部 溶液结晶 停留技术 循环布料 进料管 精制液 预热 产率 换热 进管 矿浆 制备 能耗 停留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化溶出停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铝系微纳米氢氧化铝生产用管道化溶出停留罐种分槽,经过混合布料器设置在种分槽槽体顶部,将换热设备设置在种分槽槽体内部,并经过管道将换热设备与管道化溶出停留罐连通,并将管道化溶出停留罐与精制液制备单元连通,再将其与进管或者进料管连通,实现将种分槽槽体内部的溶液换热降低温度,并实现对矿浆预热到一定温度后,再将其在管道化溶出停留罐中处理,使得升温到溶出温度的幅度缩小,降低了能耗,降低了成本;并且结合混合布料器设置,实现循环布料,提高了溶液结晶效率和产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化溶出停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铝系微纳米氢氧化铝生产用管道化溶出停留罐种分槽。
背景技术
管道化溶出是将脱硅后二次配料好的原矿浆,经过高压隔膜泵送入套管预热器中预热,预热后的矿浆再由高温熔盐在套管加热器中加热到溶出温度,达到溶出温度的矿浆进入停留罐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出矿浆,溶出矿浆再经过自蒸发器闪蒸后送到稀释槽稀释,而经自蒸发器蒸发产生的乏汽则到相对应的套管预热器中预热矿浆,乏汽经热交换后产生的冷凝水用冷凝水泵送入沉降系统。经过矿浆加热装置达到溶出温度的矿浆在停留罐中进行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产生不凝性气体,在长时间的运行过程中,不凝性气体逐渐积累占用了停留罐的空间,缩短了矿浆在停留罐反应时间,影响溶出效果。
为此,有研究者针对该缺陷作出了研究,例如:专利号为201721271232.6的管道化溶出停留罐排气系统,其包括矿浆加热装置和两个以上的停留罐,两个以上的上述停留罐依次连通,上述矿浆加热装置的矿浆出口通过矿浆输送管道连接第一级停留罐的矿浆入口,并且最后一级停留罐的矿浆出口连接至自蒸发系统,上述停留罐的顶部设置有不凝性气体排出口,每个上述停留罐的不凝性气体排出口均通过不凝性气体独立排出管道连接至泄压槽,通过不凝性气体排出管道的改进,使停留罐矿浆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不凝性气体及时通过不凝性气体管道排出,保证矿浆在停留罐足够的反应时间,提高管道化溶出效果,由不凝性气体管道排出的矿浆通过矿浆回收装置回收再利用。
铝酸钠溶液加晶种结晶生产氢氧化铝的装置称为“种分槽”,是生产氧化铝的关键装置,其原理是将氢氧化铝从过饱和的铝酸钠溶液中析出,得到质量良好的氢氧化铝和苛性比值较高的种分母液。种分槽采用圆柱形平底机械搅拌式结构,以机械传动方式不间断的进行搅动翻滚铝酸钠溶液,使溶液水平、上下流动,以达到防止氢氧化铝晶体颗粒在种分槽底部沉淀堆积、混料均匀降温的作用。在铝酸钠溶液成分一定的情况下,影响分离效果的关键因素是溶液温度和分解过程中的降解温度,温度降低,则铝酸钠溶液的过饱和度增大,有利于提高分解率、产出率等,因此分解过程中的降温工序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采用的降温设备主要有外置换热器和内置式换热器两种,外置换热器为传统降温装置,内置式换热器近年来开始应用。例如:专利号为201210362452.5的种分槽降温设备中介绍的包括种分槽、安装在种分槽中心轴上的搅拌装置,至少3台浸没式换热器按照圆形阵列分布在搅拌装置周围,浸没式换热器主中心面与种分槽中心轴夹角为45度。以实现对种分槽中溶液降温的目的。
综上可见,对于管道化溶出停留罐中处理矿浆的过程中,其需要对矿浆进行预热处理,导致能耗较大,同时,对于种分槽中热量在换热过程中,其未得到合理化利用,为此,如何将种分槽中的热量经过换热处理之后,实现对矿浆的预热处理,降低物料在管道化溶出停留罐处理所消耗的能耗,而且能够实现种分槽中余热回收利用,降低成本,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关注的重要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创造提供一种铝系微纳米氢氧化铝生产用管道化溶出停留罐种分槽。
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博汇联润铝业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博汇联润铝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531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