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于水生态系统修复的新型加强型护岸板桩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850297.0 | 申请日: | 2018-1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822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 发明(设计)人: | 全承刚;曾妙龄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中塑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7000 广东省河源市江东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护岸 板桩 连接头 水生态系统 修复 凸起 波浪 侵袭 本实用新型 连接方式 外侧表面 卡扣式 受力点 受力 左端 结实 稳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于水生态系统修复的新型加强型护岸板桩,包括护岸板桩,所述护岸板桩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凸起,所述护岸板桩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头,所述护岸板桩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头。该利于水生态系统修复的新型加强型护岸板桩,采用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卡扣式的连接方式,使其相互之间连接变得更加结实牢固,解决了现有的护岸板桩相互之间连接不牢固,且容易在受到波浪或是水流的侵袭时而被冲散的问题,使其更加能够承受得住波浪或是水流的侵袭,且不会被冲散,进而大大提高了护岸效果且稳定了岸线,同时凸起的设计,使其外侧表面增加凹凸,进而增加受力点,分散受力强度,确保整体更加稳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岸板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于水生态系统修复的新型加强型护岸板桩。
背景技术
护岸是指在原有的海岸岸坡上采取人工加固的工程措施,用来防御波浪、水流的侵袭和淘刷及地下水作用,维持岸线稳定,且护岸建筑形式与海堤相似,按其外坡形式可分斜坡式护岸、陡墙式护(包括直立式)和由两者混合的护岸,斜坡式护岸的护面结构及护面范围与斜坡堤相同,坡顶为陆地面,其中用于护岸则称为护岸板桩。
但是现有的护岸板桩,相互之间连接不够牢固,且容易在受到波浪或是水流的侵袭时而被冲散,进而影响护岸效果,且严重影响岸线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于水生态系统修复的新型加强型护岸板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护岸板桩相互之间连接不够牢固,且容易在受到波浪或是水流的侵袭时而被冲散,进而影响护岸效果,且严重影响岸线稳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于水生态系统修复的新型加强型护岸板桩,包括护岸板桩,所述护岸板桩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凸起,所述护岸板桩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头,所述护岸板桩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头。
优选的,所述护岸板桩为U型板桩或Z型板桩或复合管状板桩,且护岸板桩的具体材质为塑钢板材。
优选的,所述护岸板桩的拐弯处的具体角度均为96度。
优选的,所述护岸板桩U型处间距具体为36厘米,且护岸板桩两端之间最长间距为72厘米,并且护岸板桩的宽度为18.8厘米,厚度为8毫米。
优选的,所述凸起均匀分布于护岸板桩外侧,且凸起的高度等于护岸板桩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头与护岸板桩的中轴线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连接头与护岸板桩的中轴线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分别为G字连接头和C字连接头,且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为卡合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利于水生态系统修复的新型加强型护岸板桩,采用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卡扣式的连接方式,使其相互之间连接变得更加结实牢固,解决了现有的护岸板桩相互之间连接不牢固,且容易在受到波浪或是水流的侵袭时而被冲散,进而影响护岸效果,且严重影响岸线稳定的问题,使其更加能够承受得住波浪或是水流的侵袭,且不会被冲散,进而大大提高了护岸效果且稳定了岸线,同时凸起的设计,使其外侧表面增加凹凸,进而增加受力点,分散受力强度,确保整体更加稳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护岸板桩;2、凸起;3、第一连接头;4、第二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中塑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中塑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502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植物围堰
- 下一篇:一种水利工程用的护坡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