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铝系微纳米氢氧化铝生产用种分槽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48030.8 | 申请日: | 2018-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560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良;刘安荣;王振杰;刘权;彭伟;刘荣心;姚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博汇联润铝业有限公司;贵州省冶金化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1F7/14 | 分类号: | C01F7/14;B01D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0016 贵州省贵阳***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搅拌叶 氢氧化铝 种分槽 难度降低 横向管 搅拌棒 进料管 微纳米 槽体 铝系 本实用新型 交替设置 结晶产品 结晶效果 面积增大 气体喷射 物料分散 均匀性 风管 受力 生产 喷射 转动 送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氢氧化铝生产用种分槽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铝系微纳米氢氧化铝生产用种分槽,经过采用搅拌叶与搅拌棒交替设置,使得在搅拌过程中,搅拌叶经过受力面积增大,带动溶液大幅度的转动,搅拌棒则将溶液在搅拌截面上形成的界面上的阻力消除,降低搅拌叶搅拌所受阻力,降低能耗;结合风管与横向管、横向管与进料管的连接,使得进料管进料难度降低,而且实现送入槽体中的难度降低,实现喷射入槽体中,使得气体喷射分散与搅拌叶共同作用,提高了溶液中物料分散的均匀性,提高结晶效果,改善结晶产品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氢氧化铝生产用种分槽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铝系微纳米氢氧化铝生产用种分槽。
背景技术
铝酸钠溶液加晶种结晶生产氢氧化铝的装置称为“种分槽”,是生产氧化铝的关键装置,其原理是将氢氧化铝从过饱和的铝酸钠溶液中析出,得到质量良好的氢氧化铝和苛性比值较高的种分母液。种分槽采用圆柱形平底机械搅拌式结构,以机械传动方式不间断的进行搅动翻滚铝酸钠溶液,使溶液水平、上下流动,以达到防止氢氧化铝晶体颗粒在种分槽底部沉淀堆积、混料均匀降温的作用。
目前,采用的种分槽均是在其中设置搅拌桨来实现搅动翻滚铝酸钠溶液的目的,但是,由于对种分槽中搅拌桨的结构设置不合理,不仅导致对铝酸钠溶液搅动程度较低,溶液分散均匀性较差,而且在搅动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能耗较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创造提供一种铝系微纳米氢氧化铝生产用种分槽。
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铝系微纳米氢氧化铝生产用种分槽,包括风管,横向管,横向管经过风管与风机连通;横向管进口端与出料管连通,横向管入口端与伸入槽体内部的纵向管连通,纵向管出口端设置有喷头,喷头设置有能够向槽体中心喷射的喷口;出料管入口端与循环泵连通,循环泵入口端与设置在槽体底部的循环口连通;在槽体内部悬挂设置有搅拌轴,搅拌轴上设置有搅拌叶和搅拌棒。经过采用搅拌叶与搅拌棒交替设置,使得在搅拌过程中,搅拌叶经过受力面积增大,带动溶液大幅度的转动,搅拌棒则将溶液在搅拌截面上形成的界面(溶液表面张力)上的阻力消除,降低搅拌叶搅拌所受阻力,降低能耗;结合风管与横向管、横向管与进料管的连接,使得进料管进料难度降低,而且实现送入槽体中的难度降低,实现喷射入槽体中,使得气体喷射分散与搅拌叶共同作用,提高了溶液中物料分散的均匀性,提高结晶效果,改善结晶产品性能。
为了具有更好的技术效果,优选,所述的搅拌轴,搅拌叶和搅拌棒交替设置在搅拌轴上。实现每个搅拌叶在搅拌过程中,均有搅拌棒实现消除阻力,降低搅拌叶搅拌过程的阻力,降低能耗。
为了具有更好的技术效果,优选,所述的交替设置,是由搅拌轴顶部向下依次设置搅拌棒,再设置搅拌叶,设置交替次数为若干次。例如4次,即就是设置有4个搅拌棒,4个搅拌叶。
为了具有更好的技术效果,优选,所述的纵向管出口端设置有喷板,喷板上设置有向槽体中心喷射的喷射头。实现喷射分散,提高分散均匀性。
为了具有更好的技术效果,优选,所述的喷射头在喷板上,由槽体底部向顶部,直径逐渐增大。使得能够从底部向顶部的喷射压力逐渐减小,极大程度的提高底部搅动能力,避免结晶沉积。
为了具有更好的技术效果,优选,所述的纵向管伸出槽体连通气管,伸入槽体部分与提料管连通,提料管底端设置有溶液入口,顶部设置有喷射口。避免采用泵进行溶液提升,降低了能耗,而且实现气液混合喷射混合,更大程度的提高分散均匀性。
为了具有更好的技术效果,优选,所述的喷射口向槽体中心喷射。形成交叉碰撞,提高分散均匀性和物料混合均匀性,提高结晶效果。
为了具有更好的技术效果,优选,所述的纵向管围绕槽体内壁设置有若干,围绕槽体均匀分布。实现多角度喷射分散,提高混合的均匀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博汇联润铝业有限公司;贵州省冶金化工研究所,未经贵州博汇联润铝业有限公司;贵州省冶金化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480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