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侧防护组合式压制成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846221.0 | 申请日: | 2018-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747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 发明(设计)人: | 甘子林;刘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江南专用特种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22/02;B21D53/8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41300 湖北省随州市北郊星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上模筋板 焊接 压制成型装置 上模座板 下模座板 组合模 组合式 拼焊 上凸 下凹 防护 本实用新型 模具加工 汽车领域 生产效率 整车外观 上平面 下平面 底面 上模 下模 制作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汽车领域,是一种汽车侧防护组合式压制成型装置。其特征是上模筋板的上平面与上模座板焊接,上模筋板的下平面与上凸模板焊接,上模座板、上模筋板和上凸模板拼焊成组合模上模;下凹模板的底面与下模座板焊接,下凹模板和下模座板拼焊成组合模下模。由于采用了本技术方案,解决了工件制作难度,提高生产效率,又大大降低了模具加工制作成本,同时提高了整车外观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汽车领域,是一种汽车侧防护组合式压制成型装置。用于对改装汽车侧防护配件的压制成型加工,达到提高汽车侧防护加工制作效率,增强汽车行驶时的安全性能,同时提高整车外观效果。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交通运输工具的不断发展,因车辆引起的道路交通事故也日益增加,为减少车辆道路交通事故,国标《GB11567-2017汽车及侧面和后下部防护要求》最新规定汽车侧防护前缘的外侧面和前端面至少向后50mm、向内弯曲100mm,用于避免未受保护的道路使用者跌入车辆侧面而被卷入车轮下。新标准增加了侧防护工件的制作难度。原侧防护制作工艺是采用钢板剪切弯制后拼焊而成,工序涉及到剪切下料--折弯成型--锯床锯切--定位焊接--校形--打磨等多道工序,原制作工艺的工序较多,加工复杂,工期长,工人劳动强度高。而按国家新的侧防护标准要求,原生产加工工艺难度更大。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而设计制作了侧防护组合压制模具,采用侧防护组合压制模具制作工艺,只有激光切割--压制成型两道工序,加工简单,机械化程度高,单件制作工时少,工人劳动强度低,既解决工件制作难度,提高生产效率,又大大降低了模具加工制作成本,同时提高工件的外观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汽车侧防护组合式压制成型装置。该组合装置安装在大型液压压床上,将切割好的板形工件毛坯定位安放在组合模的上下模之间,启动液压压床一次压制成型。该组合模具是由上模和下模组成。通过液压压床对该组合模施加压力使毛坏钢板产生拉延变形而形成侧防护工件。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侧防护组合式压制成型装置,其特征是上模筋板的上平面与上模座板焊接,上模筋板的下平面与上凸模板焊接,上模座板、上模筋板和上凸模板拼焊成组合模上模;下凹模板的底面与下模座板焊接,下凹模板和下模座板拼焊成组合模下模。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工件制作难度,提高生产效率,又大大降低了模具加工制作成本,同时提高了整车外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模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模主视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上模座板;2、上模筋板;3、上凸模板;4、下凹模板;5、下模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图1中,上模筋板2的上平面与上模座板1焊接,上模筋板2的下平面与上凸模板3焊接,上模座板1、上模筋板2和上凸模板3拼焊成组合模上模;下凹模板4的底面与下模座板5焊接,下凹模板4和下模座板5拼焊成组合模下模。
将组合模上模与下模合装在一起,安放在液压压床的工作台面上,用螺栓将下模座板5固定在液压压床的工作台面上。启动液压压床板使压床上工作台面下行与上模座板1上面接触,用螺栓将上模座板3固定在液压压床的上工作台面上。启动液压压床使压床上工作台面上行带动上模向上运动,使上下模分离,将切割好的工件坯料定位安放在下凹模板4的上面。启动液压压床,使压床上工作台面下行带动上模向下运动,在液压压力的作用下使组合模凸、凹模压合,此时安放在凸、凹模之间的工件坏料产生拉延变形生成工件 。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江南专用特种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江南专用特种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462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冲压模具托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工位自动冲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