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抵抗扭转作用的集装箱船舱口角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45422.9 | 申请日: | 2018-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377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孙启荣;秦建国;俞吉本;居桦桦;文元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11/00 | 分类号: | B63B1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指南针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68 | 代理人: | 刘闯 |
地址: | 226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角隅 甲板 舱口 集装箱船 本实用新型 箱体结构 舱口围 横舱壁 船体结构 角隅结构 扭转作用 垂向 左舷 局部应力集中 抵抗 波浪作用 骨材组合 横向布置 结构焊接 结构形状 扭转变形 疲劳寿命 柔化处理 不对称 双层舷 有效地 纵舱壁 装载 船舶 缓解 吸收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抵抗扭转作用的集装箱船舱口角隅结构,包括箱体结构,所述箱体结构横向布置于舱口围顶板至中间甲板之间,并与双层舷侧结构焊接相连,所述箱体结构由舱口围顶板、上甲板、中间甲板、纵舱壁、前横舱壁、后横舱壁、左舷第一垂向桁、左舷第二垂向桁以及与之相连的骨材组合而成,本实用新型对舱口围角隅、甲板角隅、中间甲板角隅以及与之相连的横舱壁结构形状进行了柔化处理、同时对部分结构进行了加强,提高了船体结构的整体平均刚度、降低舱口角隅局部过高的刚度。本实用新型有效地吸收集装箱船在波浪作用下和左右舷不对称装载时产生的扭转变形,缓解舱口角隅局部应力集中,提高船体结构的强度与疲劳寿命,保证船舶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设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抵抗扭转作用的集装箱船舱口角隅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降低单个集装箱的运输成本,集装箱船的箱位越造越多、甲板货舱开口面积越来越大,同时为了保证航速,集装箱船的长度越造越长,造成波浪载荷越来越大,因此,集装箱船在波浪中航行时,受到了极大的扭转作用。由于舱口角隅处、尤其是机舱前舱壁处的舱口角隅容易发生应力集中;同时长期受波浪载荷的交变作用,舱口角隅处十分容易发生疲劳裂纹,两者均会造成甲板结构的失效进而使得船体结构发生断裂,酿成灾难性的后果。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能有效抵抗扭转作用的舱口角隅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抵抗扭转作用的集装箱船舱口角隅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抵抗扭转作用的集装箱船舱口角隅结构,包括角隅处箱体结构,所述箱体结构横向布置于舱口围顶板至中间甲板之间,并与双层舷侧结构焊接相连,所述箱体结构由舱口围顶板、上甲板、中间甲板、纵舱壁、前横舱壁、后横舱壁、左舷第一垂向桁、左舷第二垂向桁以及与之相连的骨材组合而成;所述舱口围顶板在前横舱壁、后横舱壁之间与纵舱壁相连的部分采用全开口形式,所述开口形状为圆角矩形,所述开口横向尺寸为一个集装箱的宽度,所述开口纵向尺寸为所述前横舱壁、后横舱壁之间的距离,所述开口与所述舱口围顶板是一块整板,所述整板采用超厚高强止裂钢。
优选的,所述舱口围顶板在货舱内与纵舱壁连接的部分采用四分之一椭圆形状的连接形式,所述椭圆的长轴沿着船长方向,所述椭圆与纵向舱口围顶板是一块整板,所述整板采用超厚高强止裂钢。
优选的,所述上甲板在前横舱壁处与纵舱壁相连的部分采用嵌入式的四分之一椭圆形状的连接形式,所述椭圆的长轴沿着船长方向,所述椭圆与纵向甲板是一块整板,所述整板采用高强止裂钢。
优选的,所述上甲板在前横舱壁处与左舷第一垂向桁相连的部分采用四分之一圆弧形状的连接形式。
优选的,所述中间甲板在前横舱壁、后横舱壁之间与纵舱壁相连的部分采用全开口的连接形式,所述开口与纵舱壁相连处的形状为半圆形,所述开口的边缘与纵壁的最小距离为100mm,所述开口的横向长度为一个集装箱的宽度,所述开口纵向长度为前横舱壁、后横舱壁之间的距离,所述开口采用超厚高强度止裂刚,所述开口与纵舱壁通过焊接相连。
优选的,所述中间甲板在前横舱、后横舱壁之外与纵舱壁相连的部分采用四分之一椭圆形状的连接形式,所述椭圆的长轴沿着船宽方向,所述椭圆采用超厚高强度止裂钢,并通过焊接与纵舱壁相连。
优选的,所述中间甲板在前横舱、后横舱壁之间与左舷第一、第二垂向桁之间的部分采用全开口的连接形式,所述开口形状在靠近左舷第一垂向桁的位置为圆角矩形,所述开口形状在靠近左舷第二垂向桁的位置为半圆形,所述开口横向长度为一个集装箱的宽度,所述开口纵向长度为前后横舱壁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前横舱壁与上甲板、纵舱壁相连处采用开孔的形式,所述开口的大小在长度上约一个集装箱的宽度,所述开口上下分别采用四分之一的椭圆弧与纵舱壁相连,所述椭圆弧的长轴沿着船宽方向,所述开口的右侧通过半圆和左舷第一垂向桁连接,所述开口的上部采用较厚的高强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454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船舶立体分段生产流水线
- 下一篇:一种可调节遮阳棚结构的高速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