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能储存释放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45101.9 | 申请日: | 2018-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168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旭;李吉;黄月林;廖泓斌;任敏;陈勇;陈闪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0/00 | 分类号: | F28D20/00;F24D1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7 | 代理人: | 尹彦;胡朝阳 |
地址: | 519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热件 辅助散热 出风口 进风口 主散热通道 本实用新型 热能储存 释放 连通 取暖效果 热量传导 热量交换 外壳顶部 用户体验 放热 传导 流出 室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提供一种热能储存释放设备,包括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蓄热件,所述外壳顶部设有出风口,所述外壳底部设有进风口,所述蓄热件上设有主散热通道,所述主散热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出风口和进风口,所述蓄热件上还设有辅助散热通道,所述辅助散热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出风口和进风口。本实用新型中空气从进风口进入后还可以在通过主散热通道和辅助散热通道时与带走蓄热件的热量,再从出风口流出向室内放热,这样通过设置辅助散热通道,空气与蓄热件之间还可以通过辅助散热通道进行热量交换和传导,增加了空气与蓄热件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了热量传导率,使得热量可以释放更加充分,提高取暖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热能储存释放设备。
背景技术
蓄热式电暖器是北方煤改电中常用的一种取暖设备。其在夜间电网低谷时段使用低价电能进行发热并将热量储存起来。白天电网高峰时段,通过释放夜间储存的热量来进行取暖,而不需要接入电网,从而达到降低取暖费用和平衡电网负载的目的。
现有的蓄热式电暖器,在蓄热和放热过程中,散热通道单一,造成热量不能完全的从热量释放口释放,取暖效果不理想,用户体验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能储存释放设备,可以使得热量释放的更加充分,提高取暖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热能储存释放设备,包括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蓄热件,所述外壳顶部设有出风口,所述外壳底部设有进风口,所述蓄热件上设有主散热通道,所述主散热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出风口和进风口,所述蓄热件上还设有辅助散热通道,所述辅助散热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出风口和进风口。
所述蓄热件由相对设置的两个部分构成,所述两个部分之间形成所述主散热通道,每个部分上均设有所述辅助散热通道。
所述蓄热件的每个部分由偶数个蓄热件单元构成,且所述两个部分的蓄热件单元数量相等,所述偶数个蓄热件单元等分成上下两层叠放,每个蓄热件单元上设有辅助散热通孔,上下两层蓄热件单元上的辅助散热通孔连通形成所述辅助散热通道。
所述蓄热件单元为蓄热砖。
所述蓄热件的每个部分由奇数个蓄热件单元构成,且所述两个部分的蓄热件单元数量相等,所述奇数个蓄热件单元等分成上中下三层叠放,每个蓄热件单元上设有辅助散热通孔,上中下三层蓄热件单元上的辅助散热通孔依次连通形成所述辅助散热通道。
所述蓄热件的两个部分均为一块蓄热砖。
所述蓄热件为一块蓄热砖。
所述主散热通道内设有用于给蓄热件加热的加热元件。
所述加热元件为加热管。
所述辅助散热通道的上端通过出风风道与出风口连通,所述辅助散热通道的下端通过进风风道与进风口连通。
所述主散热通道的上端通过出风风道与出风口连通,所述主散热通道的下端通过进风风道与进风口连通。
所述蓄热件的前端、后端、左端、右端、上端和下端与外壳之间均设有保温层。
所述保温层采用保温棉。
所述外壳包括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顶板和底板,所述出风口设置在顶板上,所述进风口设置在底板上。
所述外壳的顶部还设有用于打开和盖住所述出风口的风门。
所述风门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外壳的顶部,所述风门在转动的过程中打开和盖住所述出风口。
所述风门通过铰链安装在外壳的顶部。
所述风门为一盖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451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蓄热单元、蓄热供暖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车辆
- 下一篇:一种相变换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