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旋壳式热交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44406.8 | 申请日: | 2018-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637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余胜亮;余建武;程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克森(苏州)传热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2 | 分类号: | F28D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骁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15 | 代理人: | 赵峰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苏州市太***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交换器管束 壳体 换热管 热交换器 螺旋折流板 螺旋壳 管板 换热系数 壳体两端 两端管口 液体出口 液体进口 制造成本 引流 安装管 交叉处 螺旋管 湍流 穿设 管壁 管制 体内 替代 保证 | ||
一种螺旋壳式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器管束壳体、管板和换热管,所述热交换器管束壳体的两端管壁上分别设有液体进口和液体出口,热交换器管束壳体的两端管口均安装管板,热交换器管束壳体内设置多根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穿设连接于热交换器管束壳体两端的管板上,所述热交换器管束壳体为螺旋管。采用螺旋管制成的热交换器管束壳体,其既作为热交换器管束的外壳,又能替代原来的螺旋折流板所起到的引流作用,使介质更好地形成湍流,提高了换热系数,从而解决了原来换热管和螺旋折流板的交叉处易产生裂纹的问题,降低了材料及制造成本,保证了热交换器工作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机械,尤其涉及热交换器,特别是一种螺旋壳式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弓形折流板在热交换器中普遍应用。由于存在阻流和压降大、有流动滞死区、易结垢、传热的平均温差小、振动条件下易失效等缺陷,近年来逐渐被螺旋折流板所取代。如图1所示,热交换器管束壳体1呈管状,其由光管或板卷制成;设置于热交换器管束壳体1内的每块螺旋折流板2由若干个1/4的扇形平面板替代曲面连接而成,多块螺旋折流板2连接成近似的螺旋面,在折流时,流体处于近似螺旋流动状态,相比于弓形折流板,螺旋折流板2通过引导介质的流向,使介质更好地形成湍流,提高换热系数,在相同工况下,可减少压降45%左右,而总传热系数可提高20%~30%,在相同热负荷下,可大大减小热交换器尺寸;每块螺旋折流板2上都钻有很多孔,换热管3通过穿过螺旋折流板2上的孔而与螺旋折流板2相连。
但上述的螺旋折流板加工困难,制造安装难度特别大。而且管子与折流板交界处,往往是由于管子长,折流板多,管子稍有弯曲,容易造成管壁与折流板处产生局部应力集中,加之间隙的存在,故其交界处称为应力腐蚀的薄弱环节。材料的表面容易最先受到损伤、腐蚀,损伤的地方引起应力集中,所以材料易产生疲劳,当损伤的裂纹等失控就产生了疲劳断裂。当机械应力和相变应力符号与收缩应力符号相反时,可使应力减弱,从而降低裂纹倾向;当三种类型应力同时存在于同一区域并且都为拉应力时,有可能超过金属的强度极限而产生裂纹,裂纹直接影响钢材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造成系统出现泄漏。
实用新型内容
通过功能分析和裁剪组件原则裁剪组件价值较低的组件。根据系统组件价值分析表分析可知管板、折流板的功能价值较低,也是系统出现问题的罪魁祸首。但管板目前是必不可少的功能组件,裁掉后找不到可实现该功能的组件或实现性复杂。而螺旋折流板存在上述的应力腐蚀的薄弱环节,若将折流板裁掉,总体可以降低材料成本及制造成本。故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螺旋壳式热交换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螺旋壳式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器管束壳体、管板和换热管,所述热交换器管束壳体的两端管壁上分别设有液体进口和液体出口,热交换器管束壳体的两端管口均安装管板,热交换器管束壳体内设置多根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穿设连接于热交换器管束壳体两端的管板上,所述热交换器管束壳体为螺旋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螺旋管制成的热交换器管束壳体,其既作为热交换器管束的外壳,又能替代原来的螺旋折流板所起到的引流作用,使介质更好地形成湍流,提高了换热系数,从而解决了原来换热管和螺旋折流板的交叉处易产生裂纹的问题,降低了材料及制造成本,保证了热交换器工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标注如下:
1热交换器管束壳体、2螺旋折流板、3换热管。
图2中标注如下:
1热交换器管束壳体、2管板、3换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克森(苏州)传热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艾克森(苏州)传热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444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流式多管空气冷却器
- 下一篇:一种管壳式热交换器